紫砂Q&A
本單元為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為免觸犯法令,如張貼它站、他人或不當圖文,或有廣告之嫌時,真壺擁有刪除之權利。
易沁出茶湯的泥料...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1231-15:39

《等鏈狀氣孔被乾涸的茶湯塞住後,非但水分子難通,連空氣分子都過不了矣...。》

前天與0375老兄閒聊中提及練泥時砂漿比率所引起的種種可能云云...。

呵!呵!...虧0375老兄特地拍個特寫照(如上),就在他所擁有的高峰工藝師僧帽壺(紅橙泥)的泥底片子的刻字上頭,經一夜的茶湯浸泡,會從字縫中沁出小滴的茶湯...。

嘿!嘿!...這就是典型“砂多漿少”之泥料特徵!
事實上,在十多年前練此泥時,老麻瓜早料及此...,不過為了特殊效果的達成,老麻瓜最後還是硬著頭皮,將“失去黃金比率的砂漿比”提練出來!(因砂漿比的特異,也提高造壺者製作的難度自不在話下!)
最後終於練成了砂質特重的砂器美感!

這種“砂多漿少”的泥料經燒成後,本會慢慢地沁出茶湯(註:一般砂漿比正常的泥料,它的鏈狀氣孔結構會使空氣分子對流,但水分子並無法通過並對流;惟“砂多漿少”的較寬鬆鏈狀氣孔結構,有時就會由少數的氣孔讓水分子通過,謹此註解說明。),但是經造壺者生胚時的“光明針”潤飾手續後,就會形成“砂沉漿浮”的胎表現象,使胎表不致於泡茶時因冷縮熱脹物理現象,而慢慢的從鏈狀氣孔結構中沁出茶湯!

也因此故,所以許多“砂多漿少”的泥料,並不會沁出茶湯。

0375先生的這個圖片範例十分有趣,因這件作品的壺底之其他部位並不會沁出茶湯(因已光了明針),但在生胚完成全部製作步驟後,作者在壺底再鐫刻上年款與壺名,切割掉了胎表擋住水分子的漿層,所以在泡茶後,慢慢的因熱脹原理,而讓水分子從字縫的鏈狀氣孔中沁了出來!

若您不禁發問,遇上這種情況時該怎辦?

呵!呵!...照泡照用一陣子後,就是想請它沁出來也難囉!
蓋,...等鏈狀氣孔被乾涸的茶湯塞住後,非但水分子難通,連空氣分子都過不了矣...。

回覆1:易沁出茶湯的泥料...
發言人:0375小鄭 1231-18:16
余董,請教您在真壺“砂多漿少”之泥料有哪些呢?
回覆2:易沁出茶湯的泥料...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101-17:37

呵!呵!...除了早期在一廠練的極少數粗砂質泥(10餘年前)外,就屬“五色土”系列較為典型了。

其實這種類型的泥料真是難纏,...若明針光得不太夠,就易沁水...(註);反之,若明針光得太老,則因胎表漿的收縮比較胎裡的砂質更大,故即呈現不會沁水,但胎表有小龜裂痕的特點,雖不算瑕疵,也不會沁水,惟易造成人們的誤解,...所以近年來老麻瓜在“江湖愈老,膽子愈小”的大前題下,對於易有麻煩事兒的練泥法,總想避而遠之矣...!

註:光明針老或不老,只能在燒成後始知,並非製作當時即能掌握,特此說明。

回覆3:易沁出茶湯的泥料...
發言人:愛真壺者說 0103-10:22
讀了餘老的文章,這個謎底才算揭開:昔日買過一把高峰的雙龍墨砂壺,壺表有一個小龜裂,當初也不以為然,因為只有2毫米左右,用金相砂紙一推,就沒有了,加上雙龍墨砂色澤本身偏棕黑,也看不大出來。今日方知,還有這樣一段曲折,真有意思。
還有問題問餘老:近日之“五色土”系列,並非全是漿少砂多,如嫩藏五色土,感覺類似昔日“年糕泥”之工藝,是漿多砂少且細。餘老能否對“五色土”系列分類作一較詳細之解說?
回覆4:易沁出茶湯的泥料...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104-19:47

呵!呵!...用最簡單而易解的方式來形容“五色土”系列之分類的話,就是如圖片原礦所示:原礦上層顏色較深的地方,練好後老麻瓜取名為“藏五色土”,將“藏五色土”原礦的砂磨細(60~80碼砂),並添加更多原礦的球漿,即得“嫩藏五色土”;而原礦圖片下方顏色較淺的地方,練好後老麻瓜取名為“富貴土”,原礦統而練之者,老麻瓜取名為“五色土”!
所以,這四種泥料,都同樣出自於江蘇宜興黃龍山礦區•二龍橋礦段,乃位於“青龍山”與“黃龍山”之交界處的斷層岩,是許多年前該地造橋鋪路時所得。

而最近發佈的“降坡泥”之原礦挖出時間約於2005年左右...,在宜興黃龍山與青龍山的交界處,宜興市政府規劃於此一降坡馬路旁造一座公園與停車場。
老麻瓜於聽聞此一消息後,特命礦工群守候於工地,撿拾蒐集【降坡泥】原礦,始得此泥。

目前已發佈的“五色土”斷層岩原礦所練出之名泥,共以上所述之五種。
回覆5:易沁出茶湯的泥料...
發言人:愛真壺者說 0312-17:07
余老您好!
您在以前的文章中說過(非原文,引用大致意思):...決定茶湯質量的關鍵,原以為是“砂漿黃金比例”和“精加工”,後來覺得關鍵是原礦...
現在的問題是:鏈狀氣孔對茶湯的影響有多少?一把茶壺,會不會發生鏈狀氣孔全被堵住的現象?謝謝您!
回覆6:易沁出茶湯的泥料...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313-19:22

《圖為:許仲手製•掇只壺j~降坡泥;左壺為泡養5次後的情況,右壺為未泡過茶的全新品》

呵!呵!...原礦絕對是茶湯優劣與否的關鍵沒錯!

依多年來的經驗推論,鏈狀氣孔對茶湯的影響是有的...,相信會員們都會有一個共同經驗,當同一件壺用久沾上茶垢後,茶湯就會愈來愈“鈍”!...也就是,茶湯中原本有的微妙香氣,會漸漸消失無蹤,甚至連茶湯的滋味也愈來愈無法歇止您充滿澎湃慾望的茶癮!...嘿!嘿!...也就是茶湯“遲滯鈍拙”之意!《註:當您一把壺用久,遇到以上的茶湯情況時,用魔術泡棉擦淨壺表後,即能讓此壺恢復往日雄風矣!》

這應是壺表密佈的鏈狀氣孔已被茶垢掩塞,所造成的“如上釉壺、瓷壺等”無鏈狀氣孔結構的壺所泡出的茶湯表現是非常一致的!

結論是鏈狀氣孔會阻塞,但卻很容易“料理”掉。

回覆7:易沁出茶湯的泥料...
發言人:小威 0423-19:41
其實這種類型的泥料真是難纏,...若明針光得不太夠,就易沁水...(註);反之,若明針光得太老,則因胎表漿的收縮比較胎裡的砂質更大,故即呈現不會沁水,但胎表有小龜裂痕的特點,雖不算瑕疵,也不會沁水,惟易造成人們的誤解,...所以近年來老麻瓜在“江湖愈老,膽子愈小”的大前題下,對於易有麻煩事兒的練泥法,總想避而遠之矣...!

請問麻瓜老大 上文所述是指"開片"嗎 ?

回覆8:易沁出茶湯的泥料...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423-21:22

《圖為老麻瓜刻意練成有開片現象的少極數作品之一:韓洪波手製•景亭壺f~黃袍子》

呵!呵!...是的,就是開片!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要砂多漿少始能致之...;惟在“砂多漿少”的比率之下,泥料會變得“砂性較重”,也就是說...,會較沒黏性,讓製造茶壺時產生較多的難度與困擾。

回覆9:易沁出茶湯的泥料...
發言人:0375~小鄭 0728-00:47

高鳴手製 潤蕊壺 二代蜜古栗

手上全新的二代蜜古栗裝水三天後在"潤蕊"二個字及壺底圈的部分也沁出一點點的水,沒想到蜜古栗也會有這種狀況!泡完了一泡茶,洗淨然後靜置一天,再裝水...三天後再看,就完全沒有沁出任何一滴水了,手上的降坡泥也有類似狀況,真是好玩。

也請Vivian試試在真壺山莊的潤蕊壺 二代蜜古栗,只是還不知道結果如何哩?
回覆10:易沁出茶湯的泥料...
發言人:vivian 0728-14:48

報告小鄭大哥,
看來還是您家的蜜古栗小姐比較有靈性,
為你美麗的品茗生活又添了一點小情趣..

整整三天三夜,我跟文凱一日看三回,
我家的蜜古栗大小姐還是一滴汗都不冒...
其實反而有點小失落哩....
有空再來山莊找我們聊吧:〉
回覆11:易沁出茶湯的泥料...
發言人:山水郎 0129-21:56
雙龍墨砂也產在“青龍山”與“黃龍山”之交界處,但與五色土或降坡土質感相差甚大。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