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近些日子許多舊雨新知相繼來訪,所以老麻瓜甚為庸碌,故是否先請isco兄先行參考之前有關壺的鑑賞之許多討論文章,其中頗有許多值得“好好、慢慢、細細”體會之處,待老麻瓜忙定...,能定下心來之時,咱們另再細細討論一番如何?
註:其實壺的鑑賞是很主觀的藝術,能看懂壺了,就是懂了,不會因是西施壺或曲壺而有著不同的欣賞方法,謹先此一記!
呵!呵!...老麻瓜為了isco兄的問題,著實深思了好些日子...,如果是十年二十年前遇到如此問題,豈不手到擒來,理所當然的教些“明線、虛線、線條過渡、勻稱動感”等等”儀態方面的“劍宗”技巧...,只可惜老麻瓜在歲月虛度中,竟已不知不覺的進入第三階段,見山是山,見山卻也不是山之境!?
所以,雖然isco兄不吝下問,簡短的幾個字,卻問得老麻瓜眼皮直跳、腦皮發麻...,唉,怎麼想都覺得真的很難淋漓盡致的回答完全...。
話說有一天,某位新朋友知道老麻瓜在紫砂壺的生產創作上頭浸淫了幾十年...,遂很自然的問起老麻瓜:請問壺的真品仿品怎麼分?
嗚呼!...老麻瓜倒抽了一口氣...,回道:
咳!咳!...如果要分辨出真品與仿品,可能老麻瓜必須寫上厚厚的三本書,但是也不能確保您看完後,是否真的就懂了!
換作往日,老麻瓜一定簡要的述說,章款的雕工自然與否、作家的印記敲法、習慣的落款方式、作家在線條過渡上的內涵、壺內外精加工的痕跡、甚至會留下的暗記等等...,後來老麻瓜慢慢發現,任何一位作家長期以來認為的獨門標記,都總會有人仿造出來,那...,所謂的分辨真偽之道,豈不是仍未達鑑定的臻境?
知道太多,所以老麻瓜就慢慢地、無形的進入第三階段矣...。
接到isco兄的問題後,古陶研究所剛好寄過來“二代墨荷”的“曲壺”,既然isco兄住在真壺山莊附近,不妨趁機過來體會一下該如何欣賞,豈不更妙乎?
註:換做如0429兄等的海外朋友,就算想過來感官滿足一番,也得翻嶺過海折騰奔波一番,始能得享如意,愛壺如您,可真幸福極了!
引用 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留言:
>
>呵!呵!...老麻瓜為了isco兄的問題,著實深思了好些日子...,如果是十年二十年前遇到如此問題,豈不手到擒來,理所當然的教些“明線、虛線、線條過渡、勻稱動感”等等”儀態方面的“劍宗”技巧...,只可惜老麻瓜在歲月虛度中,竟已不知不覺的進入第三階段,見山是山,見山卻也不是山之境!?
>
>所以,雖然isco兄不吝下問,簡短的幾個字,卻問得老麻瓜眼皮直跳、腦皮發麻...,唉,怎麼想都覺得真的很難淋漓盡致的回答完全...。
>
>話說有一天,某位新朋友知道老麻瓜在紫砂壺的生產創作上頭浸淫了幾十年...,遂很自然的問起老麻瓜:請問壺的真品仿品怎麼分?
>
>嗚呼!...老麻瓜倒抽了一口氣...,回道:
>
>咳!咳!...如果要分辨出真品與仿品,可能老麻瓜必須寫上厚厚的三本書,但是也不能確保您看完後,是否真的就懂了!
>
>換作往日,老麻瓜一定簡要的述說,章款的雕工自然與否、作家的印記敲法、習慣的落款方式、作家在線條過渡上的內涵、壺內外精加工的痕跡、甚至會留下的暗記等等...,後來老麻瓜慢慢發現,任何一位作家長期以來認為的獨門標記,都總會有人仿造出來,那...,所謂的分辨真偽之道,豈不是仍未達鑑定的臻境?
>
>知道太多,所以老麻瓜就慢慢地、無形的進入第三階段矣...。
>
>接到isco兄的問題後,古陶研究所剛好寄過來“二代墨荷”的“曲壺”,既然isco兄住在真壺山莊附近,不妨趁機過來體會一下該如何欣賞,豈不更妙乎?
>
>註:換做如0429兄等的海外朋友,就算想過來感官滿足一番,也得翻嶺過海折騰奔波一番,始能得享如意,愛壺如您,可真幸福極了!
因為看了很多不同工藝師的作品,不是壺嘴與提把過進,導致視覺感受怪怪的,
不是很舒暢。 有些距離過遠又顯僵硬不柔順。
所以才會如此題問。
最近有點忙,改天再到真壺體會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