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茶之道,爽有餘,而悟不足……
時間上的誤差造就了一天的好心情,沒想到現在臺灣到廈門EMS開通直航,居然一天就到貨了,“洞房花燭夜,金榜。。恩,真壺到貨時”在焦急等待與收貨的喜悅後,提壺燒水,沐浴更衣,焚香試茶。
剪開包裝,細聞茶米,一股香味撲鼻而來,茶米飽滿圓潤,一枝三葉,黑褐如鐵。為品出茶之本味,不受真壺泥料強悍的侍茶性影響。特意以蓋碗試之,2011年春茶102.8同步開泡,以作對比。
先說說102.8的特色,初入口時極苦,但沒等細品苦味就轉化為甘甜,應該嫩葉導致的甘極而苦,不同於一般的苦水不化,略帶澀味。曬殼味入韻深濃,茶之本香亦很香,生茶香和熟韻完美結合,屬於入口挑戰味蕾之極致,直叫人叫不敢,然後又迅速撲滅那些蠢蠢欲動的茶蟲,達到生理和心理之滿足。
402.8,由於剛烘焙完畢,熱試略帶火味,香氣極濃,遠勝102.8,當然應該有部分是新茶的緣故,細品其水,完全感覺不到苦澀,滿口生津,葉片老嫩適中,冬茶特殊的韻味明顯,但曬殼味略差一絲,。總體感覺差了那種解癮感。放涼後再試,恩,恩,是地,是地,火味淡去,那種熟悉的曬殼熟韻又回來了,一個字:爽!兩個字:舒坦,五個字:ZTM的爽!
初步判斷,剛烘焙後茶葉極其乾燥,水分尚未貫通葉片葉脈,熟韻與生香還未糅合完美,一個月後應該是入韻完美期,二個月後是最佳開始飲用期間(指仍然束封包裝的狀態,以及我的口味而言),當然,這只是小弟粗淺瞎猜,最終解釋有待余董閃亮登場。
再試余董密制404,生香減一分,熟韻增兩分,為茶鬼出門旅行,居家安享,解癮滅蟲之必備良藥。此間略去200字,不一一細表。
飯後,親朋來訪,茶性大發,一晚品賞了七八種茶,其中不乏好幾千的鐵觀音,但是。。。402.8仍是獨佔鰲頭,眾茶皆服,眾人皆贊。心中暗笑,等你們嘗到了完美期時豈不是要驚為神茶?
太極陰陽,物極必反,興奮過頭加上飲茶過度之後,夜不能眠,腦海中突然浮現“茶道”二字,日本的茶之道在繁瑣的茶事過程中追求和、敬、清、寂的境界,中國的茶之道在三兩知己或獨飲之中享受茶之真味,歡愉和諧融洽,達到身心愉悅的目的。
大道三千,各證機緣,茶道亦如此,我的茶之道呢?刹那間忽然明悟,試茶的專注也好,獨飲的解癮也好,鬥茶的喜悅也好,分享的樂趣也好。。。。林林總總,無非只有一個最終目的:“滿足”,在通過喝茶的過程中,滿足心理上的各種需求外在表現。
地藏王菩薩發下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也就是說地藏王菩薩一但滿足了內心的願望後,可立身成佛,哈哈,很好,滿足,滿足,我茶之道已證矣,特此為記,可以睡覺去。
上次收到102.8是在烘好后1個月后,這是收到402.8是剛烘好,通過兩者對比,再加上經過余董點撥,自己試了下鐵觀音薄鋪烘焙,果然入骨三分,不會返箐,且烘的透及均勻,終於明白薄鋪烘焙的精髓所在,余董,再開開課如何?
呵!呵!...老麻瓜向來龜毛得很...,待茶乾烘焙完畢,靜置漸涼之後,必定立時真空包裝...。
嘿!嘿!...所以...,歷年來只要待過真壺山莊的同仁們必定知曉,只要一烘茶,無奈的...當天又要無薪加班矣...,為的是能將茶葉保持在最乾燥的程度才打真空包。
所以只要購得真壺山莊的烘焙茶,您儘管天長地久的儲存,愈久開封愈能展現茶葉揉和窯火下的“另類風情”!
咳!咳!...老麻瓜種茶30年,烘焙茶葉更是早逾30個寒暑久矣...,最後始悟得“薄焙法”的奧妙。
這幾十年下來...,老麻瓜反覆試驗並一直質疑自個兒烘茶的水平究竟如何(能否更好?),歷經一再的失敗與挫折,也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學到的是...,只要一品到任何一泡茶,就能推斷出該茶於種植期間、製茶期間、及烘茶期間所遭遇過的任何細節上之瑕疵,也能品味出製茶師傅的缺失或製茶時的心境,究屬“打混搶錢一族”抑或“追求完美之一族”!
焙茶亦然...,當品到一泡茶,老麻瓜就會立時抓出其製茶或種茶階段遺留下來的缺點或優點,沙盤推演出這泡茶該用爐火如何試煉出更美好的優點,及掩蓋掉不好的風味!
說到焙茶,讓老麻瓜憶及許多年前...,赴台南參加會員們的茶會,茶會主人這位會員老友,高興的掏出一些茶葉,請老麻瓜品看看烘焙得如何?...老麻瓜細品之下...,說真的,心裡頭泛出激盪與感動,蓋茶湯中滿滿的溢出烘茶人“細心呵護”的情感,茶湯就在烘茶人的愛心下,顯露出受寵的嬌貴表情,只可惜,當年老麻瓜“較為年輕氣盛”,只希望讓其烘茶技術儘速再上一層樓,故殘酷的回應:炭火距茶乾太遠,怕茶乾太燙受傷害,反而烘焙不出這泡茶該擁有的特色!
愛茶人對茶的鍾愛與呵護心情,老麻瓜感同身受,怎奈當年未曾補上“您真愛茶”這四個字,致誤傷了愛茶人的心...。
老麻瓜長期來發現,職業的焙茶人,儘管焙茶技藝純熟,卻也總烘焙不出對茶的情感;反之...,愛茶人烘的茶,就算焙茶的技巧與歷練有所遜色...,但總是能烘焙出內心的感動!
老麻瓜深知此點,所以每到焙茶時間,除了瞧天候視心情之外,總是懷著迷戀好茶的心情烘焙,也就是說...,永遠懷著第一次焙茶時追求完美的心情來烘焙每一泡茶,並迷信意念的力量,期盼出爐後的茶葉能散發出迷人的魔力,感動每一位愛茶人的內心...。
呵!呵!...飄洋兄除了感受到感官的刺激之外...,能否喝出老麻瓜烘焙這泡茶時的微妙心情?
註:烘茶無師傅,愛心才是真理!
余先生這席話,不禁想起,攝影的道理。
機身與鏡頭很重要,但是後面愛攝影的心更重要。
不是為了比賽,只是自己熱愛。
小弟烘焙技術尚不入流,經常是在烘焙的每個階段都要試喝下,看看哪裡欠缺。溫度,風量要如何調整,每每喝得口干舌燥又火氣十足,但仍然樂此不比,特別是等到火氣退卻后那與剛烘焙好后截然不同的迷人風味時,心中無比的激動,同時又再幻想這次的不足,下次該如何改進。
所以,當小弟春季第一次喝到2.8的时候那种震撼的心情,那种品到内心深处梦想的味道以及对烘焙技艺上无可挑剔的崇拜实在难以用语言描述。
茶,就应该是这样子的
呵!呵!...0814先生形容的貼切極了!
飄洋兄若喜愛晒穀子的香氣,不妨於每次烘焙好茶後,立刻拿出“鋪開至最薄的程度”,使茶葉以最快的速度冷卻下來,就會有較明顯的炒米香氣矣...。
嘿!嘿!不過...,後遺症是茶湯品起來舌間會有微微的酥麻感,放置個一星期始會緩慢的退去這一小缺點,謹此提供參考。
註:壺為孕育茶湯之母,壺的泥料本質與茶的巧妙搭配,更是讓人留連忘返...,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瘋狂迷戀...。
薄鋪速涼小弟正是這麼干的,不過,以前是直接用茶巾鋪在地上,茶葉倒上鋪平速涼,後來發現會有一股地板的味道,就改用烘盤拿出來隔地速涼。
昨夜留了一口402.8在杯子里放在床頭,居然一股若有若無的香味一直隱現,搞得一晚上興奮得睡不著。
今天又試了下404,恩,韻味十足,不過現在適合冷喝。
現在是用嫩蜜松碧壺,晚青蟻跡朱泥杯來去燥退火。
呵!呵!...“用嫩蜜松碧壺,晚青蟻跡朱泥杯來去燥退火”,看起來還不錯,老麻瓜待會兒有空試試此雙乘效果如何。
最近...,老麻瓜喜歡“翠裡紅壺”搭“翠裡紅茶海”,或“飛來石壺”搭“飛來石茶海”和“飛來石茶碗”,或“砌玉•嫩石黃心壺”搭“砌玉•嫩石黃心茶海”等等...,泥料特色會變得十分明顯,很過癮喔!
剛剛品嘗了下 2007年【夏季高峰岩茶紅水炭焙206T】,時隔4年,居然還是沒有明顯的古銹味,余董的烘焙技術果然是入骨三分
引用 飄洋過海來看壺 留言:
>剛剛品嘗了下 2007年【夏季高峰岩茶紅水炭焙206T】,時隔4年,居然還是沒有明顯的古銹味,余董的烘焙技術果然是入骨三分
灑金大紅袍沖紅水炭焙206T.辦公室內都是茶香.同事稱讚好喝
引用 1097 留言:
>灑金大紅袍沖紅水炭焙206T.辦公室內都是茶香.同事稱讚好喝
206有著釅釅的熟茶香,另外一種風韻。老兄真乃同“好”中人也!
今天又適喝了402.8,一周過去了,熟殼味凝重了許多,香味更勝,水亦柔和,品味不同時間火味向熟殼味的轉變過程以及整體茶味的轉變,對烘焙的手法有進一步的感悟
引用 1097 留言:
>引用 飄洋過海來看壺 留言:
>>剛剛品嘗了下 2007年【夏季高峰岩茶紅水炭焙206T】,時隔4年,居然還是沒有明顯的古銹味,余董的烘焙技術果然是入骨三分
>
>
>灑金大紅袍沖紅水炭焙206T.辦公室內都是茶香.同事稱贊好喝
今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晚,巧這次也買了2007年的高岩紅水炭焙206T。每天上完課後都會泡一壺暖暖手,好在同事們更喜歡今年的冬茶,呵呵我就獨享了!“年紀不大怎么好這一口哦!”同事嘀咕。其實在我的記憶里只有這炭焙的茶才是“茶”。(多年以後才明白,少年時每個學期交的柴火,其實都是為了焙茶而設置的。)從小城里來的我,在南嶺的一個山頭,每個冬天都要為了完成任務,而獨自一人在山上揮著砍刀。。。如今對這炭火韻味自然有一種獨特的情感在里面,除了暖人更多一份思鄉與憶舊的情懷,也懂得了茶農與焙茶師對茶的一份情意。
引用 湖南岳陽0924 留言:
>今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晚,巧這次也買了2007年的高岩紅水炭焙206T。每天上完課後都會泡一壺暖暖手,好在同事們更喜歡今年的冬茶,呵呵我就獨享了!“年紀不大怎么好這一口哦!”同事嘀咕。其實在我的記憶里只有這炭焙的茶才是“茶”。(多年以後才明白,少年時每個學期交的柴火,其實都是為了焙茶而設置的。)從小城里來的我,在南嶺的一個山頭,每個冬天都要為了完成任務,而獨自一人在山上揮著砍刀。。。如今對這炭火韻味自然有一種獨特的情感在里面,除了暖人更多一份思鄉與憶舊的情懷,也懂得了茶農與焙茶師對茶的一份情意。
岳陽兄的茶海很有特色!炭焙茶總能喚起兒時記憶的味道。。一份思念,一份溫暖,一份感動。
補充:我說的2007年【夏季高峰岩茶紅水炭焙206T】,居然還是沒有明顯的古銹味,是指09年4月份的時候買來,開封后喝得只剩一點,放在錫罐忘了。時隔兩年半,沒有明顯古茶味,昨天把最後一點干光了。
余董,是否發酵越足的茶以及生長了比較多年的茶,比較容易烘焙出曬殼味?那種製作過程中發酵偏輕,也就是說做箐不足比較生的茶,用高一點的溫度烘焙能否補救得過來(溫度高了則香氣就不是那麼明顯),有試過鐵觀音,如果發酵程度夠,比如說重胎正炒,烘焙起來比較容易,熟韻和生香也比較容易融合,而消箐的茶則溫度低點,味道是不錯,但缺少觀音韻,而溫度高點則好像熟是熟,但不容易產生鐵觀音獨有的觀音韻,就好像不容易產生高山茶的曬殼味一樣。前幾天喝到一泡烘焙得很好的鐵觀音,觀音韻十足,熟韻與茶香也融合完美,但看茶葉本身是7-8年的老樅了,茶葉本質不是很好,但發酵和烘焙則是十分到位,反倒是自己買的一些鐵觀音生茶,二年茶樅,鮮度十足,山茶特有的香味和水也都很好,但非正炒,消正做法,試過很多種方法,不管怎麼烘焙就是差那麼一股濃濃的鐵觀音韻。
呵!呵!...在同品茶種,及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發酵程度略微不足,或過了頭,確是較無法烘焙出“晒穀子的味道”!
發酵過於輕微,會產生近似綠茶的煮豆味兒,烘而焙之,易產生茶湯的層次感(當然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焙茶功力才能翻出層次感),但“晒穀子味”會較欠缺。
反之...,發酵過了頭,則茶湯會漸趨平順,甚至可謂之“平順無波”至毫無層次可言(註:也就是茶性子死了),烘焙之後,“晒穀子味”會變成您可能不大喜歡的“味道底子”,痛快止茶癮的最重要因子,已幾近蕩然無存!
所以,您所要的,正是老麻瓜數十年來依賴不已的“專滅茶蟲之特效藥”,發酵既是關鍵,製茶時早就“伺候”著啦!
發酵抓緊、搭上硬底子焙茶功夫,配上神兵利器一把,就可痛快的抓茶蟲去也...,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