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剛拿起超級火頭加窯變大紅袍圓之月茶碗,還以為是天香泥,居然是咖啡色的,仔細一看,寫著大紅袍三字,神了奇了怪了,居然燒成了褐色,泡茶的時候再一看,又變成紅色,抹抹眼睛仔細看,哦是紫紅色。決定明天去檢查眼睛,看看是否得了色盲
窯變雙龍墨砂:這是一款糾結的泥料,顏色變得深灰綠藍混合,侍茶性上也很奇特,渾厚有力中又帶有一股柔弱的甘甜,人有人格分裂,恩,糾結的窯變雙龍墨砂是泥格分裂。
天香泥:喝著讓余董血本無歸的泥料,內心不禁昂天獰笑,哇哈哈哈哈。。。。爽!!!天香泥的侍茶性與大紅袍相似,又帶有一種特殊的韻味,最近覺得語言越來越貧乏,已經不知道要用什麼樣的形容詞來形容這些特殊的東東帶來的特殊味道。哎~~~少小不努力,長大塗悲哀。
【2011年春季高冷地•霜雪高峰岩茶102.8】:一壺沸水餘清氣,滿室春風散異香。才剛懸壺高沖,滿屋的茶蟲均尋香而來,霸道,實在是霸道,茶湯一入口,頓覺一股濃郁的香氣貫入天靈蓋,旋轉三圈後徐徐入肺,散入奇經八脈,系統提醒:您的內力已突破至先天境界!!
依稀記得這種香、甘、醇、膠、濃郁的味道在有次閩南佛具展上,有個臺灣展位,專賣大禹嶺高山茶,當時我挑了款最貴的忘了是國宴級還是什麼級的試喝,嘗畢,很滿意的正想來兩斤,一瞄價格,700元,嗯,還付得起,再仔細一瞄,50克700元!!!頓時冷汗直流。強裝鎮定地把老闆叫來,挑三揀四屁了一通,揚長而去。
余董是個“拍郎”,“拍郎”中的“拍郎”!烘焙出這麼霸道的茶來,還讓人活不?其他的茶還怎麼喝?
與會員好友在山莊喝茶聊天,大伙一起圍在電腦旁看飄洋大的文章~真是過癮又快樂!感謝飄洋大的奇文美圖分享讓我們又是快樂一下午!
品飲欣賞天香泥茶碗近半個月,一直有奇妙的感覺,可無奈“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詞窮了..
該怎麼形容呢?.....
首先,我發現天香泥在不同光源下的泥色表現差異不小,在山莊內的黃光下,是呈現裸膚色的感覺,可在日光燈下又隱約散發紅暈..有種矇矓美,真是夢幻~
但最特別的,還是她很獨特的〝觸感〞,茶碗溫熱時撫觸碗身,奇了!
是一種很類似“慕斯”那種綿密到要化掉的感覺~細看她的肌理,像冰淇淋雪糕!對!就是很綿密的冰淇淋雪糕肌理感覺~有圖有真相,大家仔細瞧瞧吧:〉
VIVIAN這張圖片真漂亮,把新天香的肌理體現得淋漓盡致~~
新天香的那種特殊韻味讓人想捕捉的時候觸摸不到,不經意時又在舌間縈繞,若隱若現,欲遮還羞,就像少女之相思,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前段時候向余董偷師,自以為烘焙出火味和香味完美融合的鐵觀音,但昨日嘗了102.8后倍受打擊。余董這烘茶技術和煉泥技術一樣,已入化境了。讓人一整天滿腦子想著這“化骨泥”泡出的“化骨茶”的味道。。。。直至化成一灘茶泥。。。。
呵!呵!...飄洋兄的奇文妙語,直讓老麻瓜笑得老淚縱橫...,若按此妙筆必晉身擂台賽奪魁無疑矣!
看到您的文章,老麻瓜才忽地想起,似乎有一封尚未回覆飄洋兄的信件,卻怎找也找不著了?
嘿!嘿!...無礙,反正記得就是尋問“焙茶”一事!
除了之前建議的“恆溫法”,及“緩升緩降”法之外,老麻瓜再提供一個“法門”,供您參考:
也就是...,讓茶湯的香味及喉韻有層次感的法子。
焙茶可當是一門藝術...,是一種精神與內在的傳達,將之當做工作時,則匠氣十足(可謂一招一式走天下),當作一種藝術的追求時,則會展現出無窮無盡、鬼斧神工般的技藝;所謂“師父帶進門,修行在個人”即是...。
您可試試將茶置入爐後,以90~95度恆溫焙至味清並已無苦水,直接調高至120度,至空氣中散發出您很喜愛的焦糖味後(須視茶葉的耐火程度,一般都出現在30~60分鐘之間),立即將溫度表調回80~85度,等到爐內溫度真正下降至80~85度後,出風口調至剩三分之一的出風量,維持15分鐘即可出爐。
意義就是,這泡茶會保留90度的香味與茶湯,卻另有一股120度的焦糖味,兩者的風味若即若離,相互呼應,卻又相互爭奇鬥豔(爭鋒),故頗具思索與玩賞價值。
註:為了避開兩者間的風味之差異性過大,而有不同調之感,故才會建議最後必須軟悶15分鐘,期使茶湯具有欲語還休、欲迎還拒之無窮回味的美感。
余董:90-95度后拔高到120度,是否會出現外焦內青的狀況?就是說表皮被焙死了,而裏面還沒透?就是面火茶?我有一款茶采用類似的烘法,結果花了好長時間才烘焙透(40小時)。
另外之前我郵件請教的是,当在105℃烘焙一段時間得到想要的味道时,我用110℃ 30分钟——105℃ 2小时来令它烘焙入腹,现在试喝味道是很好(泡前茶叶呈黑褐黄色,泡后茶叶呈褐青色),火味也比较重,不知道过段时间后是否会返箐,如果提高110℃ 的时间来令它烘焙入腹,,比如说1小时或2小时,会不会造成茶叶走向下一阶段的味道?也就是说是否在达到想要的味道的温度后,需提高温度较长时间来令他烘焙入腹,这样返箐后的味道刚好是想要的味道?
呵!呵!...因任何一泡茶葉,都會有著不同的耐火性,就算同一產茶區、同一茶種的茶,也會因著季節的不同、施肥及灌溉的不同,茶菁老嫩的不同,甚至向陽面的不同等等...,而影響著茶葉復火時的耐火性。
若是不同茶區的茶葉,耐火性的差別更是無法估算...,如高峰岩茶就十分耐得住高溫的摧殘,可謂是台茶天字號的耐火狀元等級,其他地區的茶葉,就難以承受高溫窯火的肆虐...。
對欲烘焙的茶葉耐火性能的認知,是烘焙前必須先行判斷的。
咳!咳!...若屬平坡茶、灌溉便利,水份充足者,大略上是不耐火的,所以對溫度的敏感度會較高,亦即易焦也易菁,不好採用高溫烘焙,蓋其耐不住火,所以中低海拔的平坡茶,最保險的玩法是...,恆溫烘焙!(註:嘿!嘿!...當然的,如老麻瓜、飄洋老兄等這種水裡來火裡去的個性,這種烘焙法會較難盡興。)
反之...,若山頭既險又陡,如高峰岩茶般屬砂礫地質者,可就耐火多了!
因飄洋兄的茶,老麻瓜連看都沒看過,實在難以想像該當如何?
若欲玩玩該茶,不如試著不要拉太高溫,以免後悔莫及,若溫度不夠高的話,日後再補救也行呀。
註a:茶葉要烘焙入腹,並不須拉高溫度,而是風門全開並拉長烘焙的時間,使乾燥度提高,並避免過熟變焦味。(如此一來日後的茶湯會更緊結,即所謂的結甘)
註b:試、試、試,試出經驗,玩烘焙茶葉...,就如老麻瓜玩泥巴,這輩子可就沒完沒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