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這絕不是驚破,驚破不是這樣的,看這個樣子99%是作家製壺時的工具修刮痕跡,我自己雖是真壺迷你咖,但真壺的壺也有個幾十把,修刮痕滿常見的,我個人很喜歡,畢竟這是手工壺才會有的現象嘛,如有謬誤請大家不吝指正
柯兄不用客氣,剛入門就能找到真壺很幸運,看看我櫃子裡那一堆遇到真壺前買的壺...不好看,泥料差,泡茶也不好喝...唉...浪費錢吶
另好奇問一下,柯兄這把是什麼作品呢?
這一支是周偉君的萍水壺(砌玉嫩石黃心)主要以高山茶輕烘焙為主,目前還再試,還抓不到高山茶泡出來的回甘,不知是茶葉,還是壺不適合,再多泡幾次看看。
這一支是周偉君的萍水壺(砌玉嫩石黃心)主要以高山茶輕烘焙為主,(買之前也是爬了好多文,最後才決定是它)目前還再試,還抓不到高山茶泡出來的回甘,不知是茶葉,還是壺不適合,再多泡幾次看看。
個人淺見,砌玉嫩石黃心因為逼熱高,使用時
1)水燒開後略靜置個五分鐘
2)置茶量較習慣的略少
3)注水九分滿保留點空間更有利揚香
4)出水較平常快個幾秒
泡出高品質茶湯的機會將提高許多
原來是砌玉的萍水壺,形體素雅耐看,泥料也是一流,柯兄的眼光很好啊!
就個人的經驗說,砌玉是逼熱性相當好的朱泥,沖泡出高揚香、回甘足的茶湯是絕無問題,但真壺的壺品質與外面一般壺差異很大,泡茶習慣也要稍作調整一下,我個人當初就是如此,一旦抓到泥料的特性,便再也回不去了...
樓上0526兄的經驗分享,一看就知道是行家,我題外話也分享自己一點小感觸
想當初我第一次買真壺的壺時,總覺得以前使用的壺味道比較'多',真壺的壺很像'少'了什麼,使用一段時間互相比較後才恍然大悟,除了泡茶方式的調整外,發現真壺的泥料修飾效果很好,所以其實已經默默幫忙將茶中很多雜味.或是苦澀味等修飾過了,而我以前長期用外面修飾性差的壺,長期喝有雜味的茶已成習慣,一時換來真壺的壺卻感覺少了什麼,後來一直交互比較下才發現少了的那個味道,其實是不好的味道啊...是我已經將不好的味道視作為應該存在茶中的味道了,修飾掉雜味還感覺少了什麼
而現在用好壺喝好茶習慣,再拿以前的壺出來泡,只喝一口我就受不了了,浪費我的茶
非常感謝0526壺友提供的步驟,相信我可以省下不少的時間來喝到我預期的口感,也感謝0275壺友的案例,同事用保溫瓶泡出來茶湯,有淡淡回甘,甜,於是找出了一支,對方久沒使用了,說是朱泥壺),泡了回甘更持久,所以我一直再找這個味道。
所以茶葉跟壺哪個重要
若喜歡清甜回甘茶湯,建議泡淡一些,砌玉逼熱偏強,相同的置茶量與出水時間易較其他泥料濃而掩蓋清甜味,如0526兄所說操作應可改善,若喜歡清甜茶湯選擇綠色系泥料效果較為顯著如:早雪滴翠.墨荷.柳影,小弟自己沖泡較為飄香的茶時便愛用綠色系泥
很喜歡砌玉能逼出茶湯中的高音極細微的優雅香氣,所以我前後買了許多把,建議如1110前輩所說,用早雪滴翠.墨荷.柳影來搭配,就會色香味俱全了。
真壺的稀世名泥個性鮮明,絕不拖泥帶水,泡茶淋漓盡致,買多了,用久了,你就會讚歎自己擁有段數這麼高的泡茶神器!
砌玉•嫩石黃心逼熱性高,對於茶的選擇“絕對”不能太差。只要是“高海拔” 的 “好茶”,我的經驗是怎麼泡都好喝。我都是拿來泡阿里山以上的茶(通常是泡梨山茶)。
另外⋯你有說到甘甜的“需求”,我泡茶習慣決定甘甜是用投茶比例決定。投茶比例我是以1:20來拿捏,想喝味道濃些多放一點(約1、2克),想喝甘甜則少放些。
還有另外一點要注意,好茶⋯可以用高溫的水泡(約96、98度,大概是水滾熄火沒看到氣泡即可泡茶),茶質不好要降低溫度,大概只能用90、92度左右的水泡(水滾熄火大概3、5分鐘,要看天氣)。如果低於90度的水還是泡不出“妙味好喝”的茶湯,就代表這泡茶不適合真壺高逼熱性的朱泥壺,你可以改用其他逼熱性沒那麼高的朱泥壺或紫砂系列的壺。(你可以用水溫反向驗證你的茶好不好,茶商有沒有 “不小心” “標錯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