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主題之前.容我贅述. 在去年401發表的時候余老闆是這麼說的(2009年秋季高峰岩茶採收至今.高峰岩礫高冷地滴雨不下...此茶礦物質特高.有如蘭花般.更形高雅幽香及鑽人鼻心囉...)收到茶之後還等不及回水先開一包.映入眼簾的是一顆超大茶乾(約普通茶乾的3倍大).試飲之後果真冷礦味十足.但還不到驚奇吧!再看茶底..雖然岩茶的特色是茶梗特粗.葉片豐厚.但這也太嚇人了吧.剛剛那顆茶乾挖出來一看.茶梗足足有3吋長.直徑有3根牙籤那麼大.上面的葉子有7片. 心理想這是怎麼了...都可以串水果來吃了.
由於上次有會員前輩提醒用灑金大紅袍來伺候401是不錯的選擇.所以我一值都是用灑金來泡.不過斷斷續續試了幾個月都沒讓自己滿意的茶湯.直到今年4月底的某天.神奇的茶湯出現了.稍冷的茶湯一入口.滑順冷礦味依舊.香氣直沖鼻腔.茶湯再入喉.用0056大哥教的吐氣如蘭法.香氣直衝腦門.且不斷回甘.這茶說不定衝到耳腔了.可惜耳腔沒味覺..泡至無味.再燒一壺水續沖不換茶葉水甜依舊.讓人喝到不想睡.這茶好像能騙過舌頭的味蕾似的.連試幾天真是美妙..
拉回主題.這把灑金用幾個月沒刷過.壺表油膩膩的.覺得看起來不適.就把壺表面刷洗一番..再泡401.結果我後悔了!!茶湯軟弱無力.香味盡失.增多置茶量亦無效果.這壺好像被廢武功內力盡失.只是洗壺.其他的條件都一樣.茶葉也是同一包.怎會這樣呢?這把壺再用到現在又慢慢油亮起來.茶湯有恢復一點點.請問余老闆以及各位前輩.有人有過類似經驗嗎?
1021大哥!
您已經在沙漠中找到了綠洲,卻懷疑自己在海市蜃樓裡了!
小弟私下認為,古農真壺泥料之妙(也是自然泥料之妙),在於“活”。茶葉裡的茶油等的東西,滲透到紫砂氣孔中影響了其結構的變化,用久了累積到一定程度,就造成茶湯明顯的變化了。泥料一加化料,氣孔就完旦了。
“壺表油膩膩的”造成有些泥料的壺茶湯一不小心就過熟了、有些泥料卻剛好、也有壺表要又油又膩壺內茶山(黑色茶垢)又多才能變化的。
《前兩項就天然泥料,性能敏感、快速,最後一項常發現常在一些爛泥、化泥的壺,茶泡了數千斤、又在壺內累積了無數的茶渣才有變化的。不知是泡茶還是泡茶渣?》
以前我們有個專有名詞叫:換檔。也差不多在說1021大哥的『讓人喝到不想睡』狀況。
茶壺換了檔,將表面油光洗掉,會有退化的情況,泡個幾次很快就恢復壺表的油亮與茶湯的醇厚了,放心!但,如果油膩膩一直沒洗再一直累加,也會碰上一不小心茶湯過熟的狀況,這也是需要注意的。
《當這些狀況很容易的讓您發現,請告訴小弟,小的要叫您一聲“前輩”了!》
真壺的泥料,尤其是朱泥系的,要小心服侍,因為她…會自滅、會怠工、很嬌貴,但我們一直迷戀不已,也因為她…給好看、給娛悅、讓倫家∼說不出的“爽”啦!!
**喔喔!更正一下,“吐氣如蘭法”是余董教的(名字才是小弟取的啦!)。
0056大哥真是高人(壺表油膩膩的.造成有些泥料的壺茶湯一不小心就過熟了.有些泥料卻剛好).小弟這把灑金找到成功的蘋道正是誤打誤撞.一次泡茶的時候忘了閤上壺蓋.之後都是如法泡製.聽0056大哥一說.小弟我在想原本灑金的表面有許多大皇袍熟料以致凹凸不平的地方.容易散熱.而油膩膩的壺表恰恰補足明針不足的地方.超高逼熱性跟油膩膩的壺表.加上不閤壺蓋恰恰好形成好的搭配...以上存屬猜測.如有說錯.還望指正.
小弟用壺的習慣是不留茶渣過夜的.所以並不會有發霉或異味的情況.
0056大哥小弟我是6年級後段班的.所以您別再叫我大哥了...擔當不起...
基本上麻瓜壺在明針上是不會不足的,顆粒本身應是高溫窯燒過後才浮出的,甚至在使用過後還有可能會再冒出來,我的鴻源壺就是在不斷的泡養高溫收縮後,顆粒浮的更明顯,事實上,灑金對我來說並不是易掌控的泥料,成功頻段蠻小的,雖然有大皇袍熟料砂來潤飾,卻依然有著毀滅性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