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天籟的聲音,總是會試著下一個會不會?不溫壺沖看看,看你什麼時候發聲,裂了,就試試你能再裂多少,甚至用手去拗看看,我也想試試酒精燈煮壺了~
引用 0481 留言:
>聽過天籟的聲音,總是會試著下一個會不會?不溫壺沖看看,看你什麼時候發聲,裂了,就試試你能再裂多少,甚至用手去拗看看,我也想試試酒精燈煮壺了~
481老弟好個《不溫壺沖看看,看你什麼時候發聲》!
嘿!嘿!...這種賭性堅強的狠勁兒,已達癡狂級玩家的境界,老麻瓜又多一同好矣...。
呵!呵!...在熱水直沖入壺的剎那間,腎上腺飆升、臉紅耳赤的奇妙感,實讓人回味再三,有時輕騎過關、船過水無痕...,頗有激烈運動過後的恬適感!
惟,...有時卻天籟輕吟、擎天霹靂震撼全身,...通體癱軟無力,...久久無法回神...,懊惱啊!...心裡直後悔:剛剛為何想硬拼啊!
cc...,故...,老麻瓜笑稱之為“沖泡稀世名泥的極限運動”!
註:血壓偏高,心臟有恙的會員們,切勿加入此類極限運動,謹此建議。
每每看到諸同好敍述驚破之時,我均有痛惜之感。
是啊,萬般小心翼翼,終難免錯手一失。尤其錯失的往往總是成就感頗丰的那一盞,呵呵----------
我對付這驚破有一設。呵呵,王婆賣瓜,自薦予諸同好共析之。
驚破關鍵因素有如前輩先進詳析,恕不贅述了。針對該因素最簡單高效的應對策略有如下二則:
一則:順其自然法則
依據時令特質,不施之愛物于悖論強暴之境。即,隆冬時令,將純朱泥、高漲縮的貝貝索性置於免戰休眠狀態。讓品茗之韻盡享于輕鬆愉快旋律之中。
二則:特別處理法則
偶爾難耐茶蟲鬧心之際,以特別處理法則,特殊當心當肝地爽她一下下,也未必真有錯失降臨,相對而言大大降低了驚破的概率。
上述兩法一設,是否能獲取諸同好的共鳴,那麽謹請大家參議。
然而,即便我是有了這樣的認知,呵呵,那份天籟之音的享用比起各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的境遇卻也頗具特色。
我那可憐的供春茶碗及古天青三足如意壺蓋在突破了熱浪衝擊関外,在萬般小心翼翼之中,一個意外失手,終也攬撈得個身敗名裂與支離破碎的結果(翻飛跌落的高度80公分~~160公分)。
連續、綿延的,絕對是詠嘆調級的天籟音韻,並有手忙腳亂的急救舞姿相伴及由喜至悲、由悲至喜又轉悲的心理嚐受過程。呵呵,是不是很有獨特特色啊?
呵呵,我的天籟之遇。僅供各位同好借鑑,借鑑之處是將貝貝安置于乾淨利落環境下,千萬不要邊干旁事邊品茶事,三心二意、心猿意馬孰能不自找悲劇!
這樣也行!! 不知何時發生的,唉! 可惜沒聽到一聲天籟
大皇袍茶碗驚破 我可能是第一人喔!
余董 還有大皇袍茶碗嗎?
嘿!嘿!...由圖片看起來,老友Alibaba先生的大皇袍茶碗,並非驚破,所以儘管大力的泡養,日後絕不會惡化,有關此痕...,老麻瓜謹說明如下:
大家都知道,圓之月茶碗的製作方式,與名家製壺的方式是一模一樣的,也就是乃“打身筒成型方式”是也!(甚至製碗時,也要用同泥料造一個蓋子,來規範碗口,使陰乾及燒成時的收縮,不會造成碗口的扭曲變形)
我們想像一下,就因是打身筒並銜接泥片製成,所以製作茶碗時,作者仍需將碗內全部光成平滑感...,而製壺時作者會使用竹片子小工具將稀泥刮佈壺內呈放射狀(壺內大家一定很熟悉,故不再多述),但在茶碗的處理上,若與茶壺的刮法相同,則看起來不會很精緻(看起來會較粗糙感),所以老麻瓜特地要求這位高手作家,在製此茶碗時,除了務先刮除掉多餘的稀泥外,更務需使用明針再光過!
而“大皇袍”泥料的極難纏特性,記得老麻瓜之前曾述說過,用明針光胚體時,泥料會很頑固的跟著明針滑動,所以在這麼一滑再滑的情況下,就會產生所謂的“手工痕跡”,這種痕跡若是在壺內,則您一定覺得本來就是這樣,但在碗內,因開口較大,在使用上一段時間,茶垢累積上來後,因“大皇袍”的泥色較淺,所以就映出手工留下的線條,也直接說明了“圓之月茶碗”絕對手工的證明。
呵!呵!...這是手工製品一定會有的痕跡,所以請儘管的操用,沒事兒的!
*****************************************************************************************************************
註a:數十年前,老麻瓜過手不少古壺,而古壺的高驚破率真是教人膽顫心驚,所以聰明的玩家發明了一種降低驚破率的方法,即是壺不用時,就裝滿清水,等要用時,將清水倒掉,再溫壺,據說...,驚破率從此降低了不少。(有一缺點,水慢慢蒸發,造成的水垢很難清理)
註b:真壺售出的作品“確實夠多”,所以在使用後產生的破損情況,在比率上本就會高出它壺許多,因真壺提供會員們自由的在會館裡談茶論壺,所以在使用上若有特例,會員們多少會舉出來提醒大家,這是真壺會員們的養壺交流樂趣,請非會員的壺友們勿誤解真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