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麻瓜老大一些初學者的疑問
1. 當您開採出一種泥料時,如何知道它是否對茶湯有影響,又或者它是否能製壺
2. 對於一些在茶壺表面留有字畫的壺種,過大的泥料收縮比,是否對於燒成率有影響,抑或是在入窯前可事先如何處理
3. 適用真壺的茶壺後,發現茶湯真的因此而改變,那石壺是否也能有如此變化呢
呵!呵!...談正題之前,老麻瓜先說說紫砂壺的歷史典故...。
時約1990年前後,台灣的宜興紫砂壺市場正值“炒作狂熱期”,當時的宜興一廠壺的壺價可謂日日飆升,幾乎達到有錢都買不到的瘋狂境界,以致有些阮囊羞澀或買不到正統宜興一廠紫砂壺的愛壺人,遂尋找其它“非主流”的茶壺來解癮,遂助長了當時宜興其他的紫砂廠、台灣及大陸的石壺,或手拉胚壺的市場。
宜興紫砂壺千百年來被譽為“茶具之首”是有其歷史典故的,據古書云:乃朱元璋為使當官的或有錢人,不要浪費太多的時間在“想喝一泡茶卻要一群人服務”的泡茶方式(用茶碗沖泡喝茶,如現在日本的茶道),遂命一群茶吏研發更快速有效的泡茶方式,慢慢的由煮水的水壺,轉化為泡茶的茶壺,當由水壺慢慢發展成茶壺後,茶吏們發揮了當官的資源與效能,集中全中國一切可能造壺的材料(含各地陶瓷、各種金屬及金銀等...、和石、玉等礦物...)經長年實驗試品的結果,始公開推崇紫砂壺為“茶具之首”!(註:可別忘了...,江蘇宜興是中國陶都,江西景德是中國瓷都)
在數百年來成為“茶具之首”後,宜興一地研發茶壺的製造技能,與練泥製壺經驗的累積,和豐富的燒壺歷練,更使宜興紫砂壺幾乎一路遙遙領先,毫無敵手可言。
這種輝煌的歷史厚度(高度),讓紫砂壺成為永遠的贏家,也是茶壺永遠的領頭羊,套一句簡單的說詞:嘿!嘿!...紫砂壺就是茶壺永遠的主流啦!
回歸主題...
1.開挖出一種新品種原礦後,老麻瓜剛開始根本不擔心茶湯的表現如何,先會擔心的應是礦產夠嗎?練不練得起來?壺造得起來嗎?能燒成嗎?等等...,所以您的想法答對了一半!
註:老麻瓜想練純種新礦泥,只想新礦品種能愈多愈好(因很好奇),所以才沒機會讓我們挑三揀四的呢!
要試新礦的茶湯品質,老麻瓜會請練泥師傅們先小量練製成泥,請工藝師們打成身筒或泥片,浸入茶湯內一試即知矣...。
2.在生產高收縮比的茶壺胎面鐫刻字畫的作品,會因鐫刻的工手,或製壺胚體的厚薄等等原因,而會有不同的結果,可預測,但無法預知。
老麻瓜可確定的是,只要壺一燒成後,絕不會由刻書畫的地方驚破,這是毫無問題的。
3.石壺只是人們利用天然的石材當基材,直接拿來刻壺使用,是很單純的泡茶器具,當石質因研磨後再用熱水沖泡,因石壺並未經高溫燒結,所以很難確保石中所含的物質是否會滲入茶湯中讓我們喝進肚中,所以老麻瓜對這種土法練鋼的壺,向來不是太有興趣,一來逼熱性確實不濟,二來總帶有石頭的味道來干擾茶湯,三來易吸附茶味,讓茶缺少活性,故這類壺老麻瓜不願意拿來與精心練製,專門為了泡好茶、養好壺的古農真壺稀世名泥相比。
所以請小威先生見諒才是...。
註:老麻瓜一直堅持一件原則,既有第一,何必第八第十?
老大 了解 不好意思 這一陣子比較忙 所以現在才回信
另外 自我加入真壺以來 幾乎沒看到大家提出徵訂 請問現在仍有徵訂的機制存在嗎
呵!呵!...記得狄龍有一句名言:我已經不做大哥很久了!
嘿!嘿!...老麻瓜再創一句名言:古農真壺已不受徵訂很久了!
註:老話一句,活在當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