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別館
目前位置: 會員別館請問余老
本單元為會員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請問余老
發言人:山裡的初學者 2009/08/08-22:57:29

過度線?

請問余老,為何若干壺上的壺鈕、壺把、壺嘴於燒制完成的成壺上多少都會出現"過度線""接合線"呢?(不知是否與生胚時泥料的濕度、密度平衡被破壞有干)如附圖(看的到,但卻摸不太出來)。這線到底是因何種原因才會"生成"?為何也有一說是"模線",如何區分二者,不解之處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回覆1:請問余老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2009/08/11-21:34:55

一般全手工之器,造型必定極為光素...。圖片為:許仲手製•小仿古壺L(老宕口蜜瑰紅)

嘿!嘿!...老麻瓜在紫砂Q&A曾談及:其實手工製壺並擋胚,是最古老的傳統宜興製壺工藝《古籍記載著:『供春斷木為模,以範壺形』,代表著擋胚工藝是紫砂工藝最傳統、最古老的成型技法。》

也就是說,您圖片中的線條,是擋胚的痕跡,無論是顧景舟或蔣蓉等等大家,也能常見這種痕跡,並不損其歷史重器的高價值性。(嘿!嘿!...很遺憾的,老麻瓜在博物館裡頭十多年,好像還找不出幾件不擋胚的作品能入藏的喔!')

從明清最古老的木模、石模、甚至紫砂製成的模器,老麻瓜看到時總會厚著臉皮向大師們要來當紀念(想當然爾,從來沒能要到過,否則就能獻寶啦!)。

或許有人會問...,為何有些作品沒有這些痕跡?
一來,泥料不同、收縮不同等等...,以致燒成後的情況會有些微差異。
二來,某些特定的造型必須要擋胚,某些造型則手車即能竟功,根本不必用到擋胚。
三來,一般全手工之器,造型必定極為光素,局限了豐富的創作力,所以就老麻瓜所知,從來沒人能一生都避開部份擋胚的情況。

自古以來的工藝情況就是如此,所以老麻瓜才能放下心來欣賞各種工藝遺留下來的珍貴痕跡。

註:該線是擋胚時留下的接合線,因接合處密度不同,所以遇上高收縮比的泥料時,就會較為明顯。

回覆2:請問余老
發言人:山上的初學者 2009/08/18-22:05:38

感謝余老百忙中仍不吝撥冗解惑,讓初學者得已了解並從而欣賞品味工藝的過程及其所留下的記號。感謝!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