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單元為會員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吳 2008/03/06-15:58:13
這是古碧蓴
100倍顯微鏡下看古碧蓴泥料博製的壺,觀看的部位是的子,下半邊的黑洞是氣孔。
這張圖有點意思,左半邊似乎比較高,比較亮,為啥?容我賣個關子,請會員猜猜。
回覆1: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吳 2008/03/06-15:59:05
200倍
要請原諒有些地方不清楚,因為壺的表面是圓的,無法完全對焦,當我倍率再增加時,這種現象會更明顯。
回覆2: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吳 2008/03/06-16:16:48
主角是這把曹潔的珍圓壺
.
回覆3: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538 2008/03/06-16:55:03
曹潔這把壺真漂亮,還是老吳拍得好..... 厲害啊100 倍和200倍的放大,別館的朋友有眼福拉。
回覆4: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左右壺伯 2008/03/13-18:09:41
為何左邊的部份看起來像岩漿爆發一般? 是火頭燒的更足﹐還是光明針手法不一﹐亦或是出爐後的打磨? 猜不到! 別賣關子了!
回覆5: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san 2008/03/14-21:08:43
我也猜猜看, 茶油?
講茶油不好聽, 茶的精華, 茶壺因此閃亮無比, 人人稱羨!!
回覆6: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0576 2008/03/15-20:13:37
回覆7: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901 2008/03/15-23:18:04
吳兄,微觀下的泥料世界令人震撼!!
也來試一試:明針收尾處!
回覆8: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左右壺伯 2008/03/16-08:08:16
Dionaea Muscipula - AKA Venus Flytrap
好像吳兄﹐538和901三位大哥都是動植物愛好者﹐貼個照片﹐此乃小弟的‘新歡’﹐又稱‘維納斯捕蠅草’。
回覆9: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左右壺伯 2008/03/16-08:09:20
看到它吃飽撐著的肚子了嗎?
兩周前捉了個不大不小的蜘蛛喂它吃﹐現在還未消化完... 蜘蛛垂死掙扎還留在外面半隻腳! 殘忍的植物世界﹐我是幫凶!
回覆10: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0915 2008/03/18-14:44:34
猜測:
左邊正好是光明針的收尾處,所以泥料堆積的相對厚了一點。
回覆11: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吳 2008/03/19-10:11:18
200倍(已影像處理)
先說聲抱歉,遲至今日才回覆。
san小姐的回答,意思已經很接近了。壺伯兄真好記性,我也曾種過一陣子的豬籠草。若有適當樣品,小弟也想看看901兄,915兄的答案在顯微鏡下的呈現。
其實,在我貼的珍圓壺中已有答案。左邊比較亮的突起,是水漬,是一層極薄的水膜,這照片能不能解釋包漿的現象?
回覆12: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0464 2008/03/19-16:56:33
開了難得的眼界外,還再次看到了古碧蓴真的練得很精純啊!
鼓掌鼓掌 ~~~ ^___^
回覆13: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901 2008/03/20-17:46:11
引用 左右壺伯 留言:
>好像吳兄﹐538和901三位大哥都是動植物愛好者﹐貼個照片﹐此乃小弟的‘新歡’﹐又稱‘維納斯捕蠅草’。
原來壺伯兄對新歡這麼照顧,真是細心。小弟在想,你這樣積極喂他,會不會長得特別一點?
回覆14: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901 2008/03/20-17:54:50
吳兄,這“水漬”是清水洗壺後快幹而沒幹透的水痕,還沒清理乾淨自然晾乾的茶湯,又還是長期使用已成型的“包漿”?如果是“包漿”則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沒有如此大的邊界差異。明針的邊界如果是用未過的新壺是否會更易找到?吳兄手裏如果有更大倍數的顯微鏡或可開個課題研究紫砂的物理結構了!
回覆15: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左右壺伯 2008/03/20-23:37:08
回901兄和吳兄的話﹐這捕蠅草不似通常的草本植物﹐生長的極其緩慢﹐要5年才能成熟開花﹐開花結果後也就結束了生命﹐故養殖者通常剪掉花莖﹐這樣植物就會從根部分生。圖片的這棵是養了6年的﹐諸多‘捕蠅夾’﹐顯示已經分生成好幾棵了。
不過﹐這棵是普通品種﹐商店里多有賣﹐其‘捕蠅夾’只能長到2cm就到頂兒了。小弟我日前去花匠那裡﹐見到他養了兩棵‘基因突變’後的‘巨人種’﹐長出的‘捕蠅夾’超過了5cm! 據說可以一口吞下整只黑寡婦蜘蛛﹐甚至是小型的雨蛙!!! 太可愛啦! 無奈花匠大哥死活不肯出售這兩棵成年的巨人種﹐在小弟我死纏硬磨下只出售了3棵1-2年的小苗子﹐叫我耐心養殖!
忘記說了﹐那哥兒們的大棚里養了幾百棵捕蠅草﹐每日介就拿個罐子到處蒐集昆蟲來喂花﹐幸好一棵每月吃一只蟲就足夠養料了...
回覆16: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165 2008/03/29-23:53:35
420
把壺拍的"那麼多" "怪"東西,真不知該怎麼說你
壺是用肉眼看才具有藝術價值,我們又不是專業人士(專門賠錢,如一向自稱老?瓜),需要拿放大鏡看
如何?有意見嗎?
420-7別有意見,身子重要
回覆17:顯微鏡下看泥料
發言人:吳 2008/04/18-17:40:06
引用 901 留言:
>吳兄,這“水漬”是清水洗壺後快幹而沒幹透的水痕,還沒清理乾淨自然晾乾的茶湯,又還是長期使用已成型的“包漿”?如果是“包漿”則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沒有如此大的邊界差異。明針的邊界如果是用未過的新壺是否會更易找到?吳兄手裏如果有更大倍數的顯微鏡或可開個課題研究紫砂的物理結構了!
請看我壺照中,壺嘴後方那一水漬, 顯微鏡下看到的剛好是交界處, 我會如此說, 是因為有水漬那部份在顯微鏡下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