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的會員們應都知道...,“大皇袍”在原礦“黃石黃”中,是於“大紅袍”與“蜜松碧”之間的縫間夾帶...。
多年前,第一次練製此泥時,提練的師傅挑選時,多少都帶些“大紅袍”與“蜜松碧”的原礦於其中,故於練好並成陶後,少許壺友們反應“大皇袍”偶有少許黑點(註:類似黑點的是蜜松碧參雜於其中所造成),故老麻瓜於第二批次提練大皇袍時(也就是日後的二代大皇袍),特地要求師傅們務須注意將蜜松碧的夾層挑乾淨,切勿不小心而入於“二代大皇袍”中,...所以“二代大皇袍”就沒此黑點矣...;也因少了藍色調“蜜松碧”的干擾,所以“二代大皇袍”少了藍光,而略許偏紅!
到了這幾年,因原礦價格飆漲,所以老麻瓜於湊足原礦再提練時,特地再度要求提練的水平須再次更加提升,讓“大皇袍”更加純淨無瑕,所以別說蜜松碧”不可能進去外,連一丁點兒的“大紅袍”原礦都沒能參雜於泥料中,所以泥色就更加的“正黃色”(註:不偏藍也不偏紅)。
惟...,就因泥料過於純淨,所以這團泥竟搞得所有古陶研究所的作家們雞飛狗跳、聞之色變矣...,蓋,這團“大皇袍”於泥片銜接時,稀泥竟很難沾附加工,也無法順利光明針,燒成時扭曲變形甚巨!
這始料未及真讓老麻瓜扼腕...,這陣子正後悔著當初一時的興起...。
這團泥料沒收到的話,真是太可惜了!(註:是血淚的結晶啊!)
原來如此!!!
終於解開了幾個月以來的疑惑
原本以為是自己不常使用
所以變色不大
但幾次看見余先生的圖片
也確實覺得與之前有所不同
若有會員能夠收齊一到四代...想必是最好的教材了
我的感覺是四代較一代在詮釋茶湯上偏於嫩軟
但尚未找到最對味的茶來搭配
不知道各位先進有沒有什麼建議
引用 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留言:
>資深的會員們應都知道...,“大皇袍”在原礦“黃石黃”中,是於“大紅袍”與“蜜松碧”之間的縫間夾帶...。
>
>多年前,第一次練製此泥時,提練的師傅挑選時,多少都帶些“大紅袍”與“蜜松碧”的原礦於其中,故於練好並成陶後,少許壺友們反應“大皇袍”偶有少許黑點(註:類似黑點的是蜜松碧參雜於其中所造成),故老麻瓜於第二批次提練大皇袍時(也就是日後的二代大皇袍),特地要求師傅們務須注意將蜜松碧的夾層挑乾淨,切勿不小心而入於“二代大皇袍”中,...所以“二代大皇袍”就沒此黑點矣...;也因少了藍色調“蜜松碧”的干擾,所以“二代大皇袍”少了藍光,而略許偏紅!
>
>到了這幾年,因原礦價格飆漲,所以老麻瓜於湊足原礦再提練時,特地再度要求提練的水平須再次更加提升,讓“大皇袍”更加純淨無瑕,所以別說蜜松碧”不可能進去外,連一丁點兒的“大紅袍”原礦都沒能參雜於泥料中,所以泥色就更加的“正黃色”(註:不偏藍也不偏紅)。
>
>惟...,就因泥料過於純淨,所以這團泥竟搞得所有古陶研究所的作家們雞飛狗跳、聞之色變矣...,蓋,這團“大皇袍”於泥片銜接時,稀泥竟很難沾附加工,也無法順利光明針,燒成時扭曲變形甚巨!
>
>這始料未及真讓老麻瓜扼腕...,這陣子正後悔著當初一時的興起...。
>這團泥料沒收到的話,真是太可惜了!(註:是血淚的結晶啊!)
余董 :
如 余董所言 那為何這把"瑞雲壺"有很多黑點?
呵!呵!...宜興一帶的泥料,最著名...、最有價值的地方,stiffiny先生以為是啥呢?
乃豐富的鐵質是也!
玩天然原礦之泥,應先建立一個健康而完整的基本概念...。
stiffiny先生切勿誤認為胎面須無論您怎麼細看,都不能有其他色系的點,才是純淨的!
嘿!嘿!...若不幸有這類的想法,則只剩下...,上釉、染色等化料泥能讓您直呼純淨矣...,存有這種觀念豈不險哉...。
註:任何一種所謂純淨的陶土原礦,都包含著數種天然生成的礦物成份,...也就因此,而讓泥料五彩繽紛、目不暇給!
若再次提練分開的話,就再也非宜興陶土矣!
答案:stiffiny先生看到的非常細微之黑點,是高窯溫下的鐵質,是必然現像,與泥料純淨與否無關。
因stiffiny先生您手中並無前幾代的大皇袍可茲參考,故一瞧到細小黑點(呵!呵!恕老麻瓜眼拙,只能用12倍的放大鏡始能瞧得出來)就會直覺的產生疑惑...,stiffiny先生問了一個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