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新聞,請參考:
有蓋打不開 破解陝西古魔壺之謎
【大紀元5月10日訊】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陝西省賓縣一段廢舊的城牆中出土了一把魔壺。造型別致、裝飾精細的古瓷壺呈圓形,表面潤澤有光,全身雕刻有生動、逼真花紋;腹飾纏枝牡丹豐滿華貴;說它是壺,有蓋卻不能打開;也不知應該從何處把水灌入壺內。
據央視國際報道,這只壺用鳥中之王“鳳凰”做提梁,以獸中之王“獅口”做壺嘴,壺身纏繞有花中之王富貴牡丹,集“三王”的靈氣、霸氣、美豔於一身。像所有的出土文物一樣,魔壺通體帶有一種神秘、滄桑、悠遠的美。
可此壺雖然有“蓋”,但壺蓋與壺身設計製作爲一體,根本無法打開。在壺的底座有一個梅花似的小孔,這是除壺嘴外惟一能進入壺的內部的通道。那麽,它到底是作何用途的呢?
爲了解開魔壺的秘密,專家們對魔壺進行了X光“透視”,發現魔壺實際上是一隻倒流壺。倒流壺是一種可以把液體從壺底注入,並從壺嘴正常倒出的壺。是根據物理學中的“連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這個原理是:連通器中只有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
很多年前,中國的老祖先們就已經瞭解和會運用這個液面等高的原理了。據史料記載,這種壺在中國的唐宋時期就已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倒流壺的製作水平越來越高,後來還可以被做成具有多個內膽的,可以從一隻壺內倒出不同液體的形式。
就是這個燒制陶瓷的窯爐,當時的陶瓷工匠也掌握了先進技術。根據考古分析,在唐代,耀州窯的窯頂完全封閉的馬蹄窯燒窯溫度就已經達到了1310℃。
由於倒流壺沒有可掀開的蓋,因此比起現在生活中我們常用的壺,密封的更嚴實,灰塵不能落入壺內,也就更衛生。好多外國人在參觀了倒流壺後欽佩地說:一千多年前,你們老祖先就知道密封和講衛生,真了不起。
倒流壺的出現,展示了中國古人在陶瓷作品的設計、製造、燒制等各個環節上具有的先進工藝和高超水平,讓現代人領略了古人的智慧,感知了先人的偉大。
在中國的五代時期,現在的陝西省銅川市一帶被稱爲京兆華原。從那時起,當地就開始生産陶瓷,被稱爲耀州陶瓷。到了宋代,耀州已有11萬戶工匠燒窯作瓷。耀州窯與宋代的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享有同樣的聲譽。它的青瓷釉色光潔明亮,胎體玲瓏多變,是我國古瓷藝苑中一朵絢麗的奇葩。元代後期,耀州窯一躍成爲西北地區的瓷業基地和最大的燒造區。明清時期,耀州的陶瓷業達到鼎盛,爐火晝夜不熄,故有“爐山不夜”之稱。
舉例 10呎長的水管 灌入約有7呎長體積的水量
當水管2端(用雙手提起做實驗) 不論如何調整2手的高低
注意看管中水位的高低 都是會等高的
不限於水管
若是有把壺 壺嘴出水口低於壺深高度
當注水時 注到壺嘴的容量時 水不就先流出來了!!
>>>>>引言
爲了解開魔壺的秘密,專家們對魔壺進行了X光“透視”,發現魔壺實際上是一隻倒流壺。倒流壺是一種可以把液體從壺底注入,並從壺嘴正常倒出的壺。是根據物理學中的“連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這個原理是:連通器中只有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
>>>>>>>>>>>>
注意看壺底部位 有點像個很短的筒身對吧
找個L 型的管子(可以裝熱水的) L 右邊要勾起 像ㄙ這樣
勾起的管圓周寬度剛好可以密合壺底
水由L (ㄙ) 型管上端注入 不就在底部勾起來位置會有水壓
水就經由壺底流入壺中 當L型的水位高於壺口時
連通管原理______此時水不就會自動流出啦
不過 您茶葉要如何放啊??
感謝解答,真是有意思的容器,尤其它的造型非常奇特,那隻獅子還栩栩如生呢!
我想這壺應該不是泡茶用的,可能有其他用途吧?有學考古的壺友可解答嗎?
嘿!嘿!...這把壺不會是茶壺,它不是水壺就是酒壺。(依老麻瓜的判斷,應是酒壺的可能性居多)
若此壺的年代無誤的話,當時尚未“發明”置茶入壺沖泡,故不可能是茶壺。(此壺無法置茶入壺,上投法亦然...)
真壺山莊有著一批一廠(前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早期的“茶海”,功能與結構原理與該圖一樣,有空的話,老麻瓜會貼上圖文解說。
由此圖可看出本壺並無蓋子,其他部份與一般茶壺無異,將這種特殊用途的水注設計成壽桃的樣子,是巧思一件。
由底部注水入壺時,可盛水約300cc。
注水入壺後,水就會盛裝於壺內,至滿出止。
將壺倒過來的一瞬間,因極大部份的茶湯或水是盛在壺內,所以只有極少數管內殘餘的水會由壺底滴下。
這種壺可當茶海,優點是保溫效果特佳;缺點是清洗較麻煩,這對沒見過的人而言,很新奇就是。
註:詳細可參考【真壺大觀園】中的《紫砂茶具&雜項》。
瞭解了,我想起一個跟這茶海相似結構的的器具,就是義式咖啡壺,壺蓋打開可看到一根管子從底部延伸上來,壺底的水煮沸就從底部昇上來,我畫了一個圖,是否像這樣?
這種形制的"壺"多是當做水注 , 即是用來注水入硯的文房用具 , 小型的稱"硯滴: , 大的稱"水注". 謹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