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把清中老壺..泥料說是天星泥,賣壺者說這類泥料少見,泥料的介紹是本山綠泥、白泥、黃泥依一定比例混合,同時將無錫陽山產的鐵石粉碎、過篩後掺入調製,由於混泥本身之燒結氧化,而形成泥色呈現黃綠之茶色。
想請問一下前輩這類泥料的壺有人見過嗎?清中時期這類調和性泥料的壺多嗎?
引用 神樂 留言:
>壺兄:
>這應該貼在Q&A吧,況且,這樣子問,即使猜出答案的前輩也不敢亂說,因為根本沒有實物,要讓人怎麼回答呢?
呃~我只是想問看看有買過老壺的前輩是否有聽過這類調和性質泥料的壺而已~並不是就壺作討論..所以才會這樣問..可能我的問題方向有點錯誤..抱歉!
應該說是以前老壺在泥料上是否偏單一泥料性?還是說前人在調和泥上的應用上就已經多樣化了..以前有個賣茶壺的老闆跟我說過,他說有名的工藝師都會有自己的泥料.來維護品質,泥料的用法也是有個人的方式.所以我才會想了解一下前人製壺泥料上的應用
老壺是否有調和性泥料?
應該是有的,只是沒有壺兄說的這麼複雜的。小弟我私底下在想,如壺兄所言這麼複雜的調泥光從外表怎麼“看”得出來。加黃泥燒出不一定是黃的、白泥燒了之後也不一定是白的,又加上氧化、還原燒…一大堆窯燒的變化。
喔!還有「無錫陽山產的鐵石粉碎」,這個太好笑了,好像是仿朱泥壺用「鐵紅粉」的變相說辭。加了鐵石粉,照理說此壺應該是要偏紅的,為何成了「黃綠之茶色」。
「…名的工藝師都會有自己的泥料.來維護品質…」
真壺的老會員都會說:『笑話!』,為什麼是笑話呢?
早先有一、二…廠時,由廠方提供泥料(工藝師沒有自己的泥料,由廠方提供“大量”的泥料)。
後來沒有諸廠時,工藝師已經成名了,手也懶了…(名工藝師選“適手”的泥料)。「大量」和「適手」的泥料在古農真壺可說是沒有啥市場的…(因為真壺會員對這些泥料是“興趣缺缺”啦!)
不愧人稱“壺狂”...,三兩句話指出重點精華所在,對56精湛的文筆...,僅能以“讚”字形容~
身子可好些了嗎?能忍耐寫出洋洋文章..,應、該時段是“休痛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