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介紹:(由左至右)
1. 盛峰堂420cc生鐵壺
2. 小型氣化爐
3. 劉國強小蓮子壺(翰墨泥)
4. 1500cc小陶壺
5. 薄胎手工杯:文革緞泥、羊脂白泥、墨綠泥、
老清水泥、金橙泥、嘉道老朱泥
以上是我的茶陣,有一個家的感覺喔^^
接下來是我的一些心得、看法與問題:
話說3/18文革泥五形之二陣亡後,當晚就和兇手一同到真壺山莊挑選新壺,飯還是要吃,茶仍然得泡,因預算有限外加經驗不足,因此這次仍以低價位壺為目標,在賞壺時同時看到了兩只小蓮子壺,劉國強的作品,分別是翰墨泥與紅橙泥,樸實內斂的壺形很快地吸引了我的目光,相較之下翰墨泥的亮黑色成色均勻,紅橙泥那把成色較差略遜一籌,因而我的第二把壺誕生了!
後來又買了手工薄胎杯,每種泥料一個,這是阿毅大哥給的建議,如此多人品茶時就不會拿錯杯子,使用後演變成專用制度,羊脂白泥是我的,老爸金橙老媽嘉道老朱哥哥文革緞弟弟墨綠,這是家人的部分,朋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嘉道老朱泥最搶手,有四人選這只),但自己的是專用的就是了,這樣的專用杯制度也挺有趣。
另外,當天也購入了高峰岩茶102,壺與杯都在水中浸泡兩天後試茶,第一次嚐試岩茶滋味,果然奇特脫俗,非一般茶可比,從泡出的茶香(之前有位對岸朋友的妻子「誤飲」岩茶形容的是荷花香)、入口的軟甜、飲後的回甘,每個環節都令人驚奇,當然好東西是要跟家人、好朋友分享的嚕,結果是賺足了面子,喝過的都說讚!但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產生了,喝過高峰岩茶後,在回頭去喝家裡其他的茶好像都差了一截,因此不想再去碰,這真是很糟糕的一件事啊...
在真壺網上吸收了許多叔叔伯伯的經驗(我在裝年輕),為了改善水質,幾天前購入了一只生鐵壺,在此要強力推薦一下,用生鐵壺煮出來的水沖茗真的能讓茶湯提升一個層次,而且是相當明顯的,連我這樣的初學者都能感覺,該怎麼形容呢?一般陶壺的水沖出的高岩入口後十分滑順,飲之有如金黃色(茶湯顏色)小龍在口中游動,而用生鐵壺沖出的高岩首先在香氣激昂的程度上便非陶壺可比,入口後感到的卻是它在口中像是直接被散發掉了,我想表達的意思以科學點的方式來說,便是前者有「阻力」而後者無,應當就是所謂的「無骨」吧!
經數日泡養之後,小蓮子壺外觀上的改變也令人驚艷,翰墨泥是黑色的,原本以為會越養越黑,豈知不曉得是我幻覺還是怎樣,它的本體雖然是黑色,卻漸漸地散發出紫紅色的淡光...好...我知道是我眼花...
在此有一個問題要請教各位前輩,關於第一泡有人說不該喝有人說該喝,前者的理由是洗去農藥殘餘、消除焙火過程中留有的雜質,後者說第一泡是最補的,其沖出的泡沫是類似人蔘皂甘的皂素,十分珍貴,且有日本科學家證實此說,目前我是支持後者說法,所以我第一泡就喝了(便是溫潤泡),滋味很好,但事實如何則抱懷疑心態...可否給予解答?感激不盡!
寫的很精采啊!!好久沒有見到這麼用心的文章了,真是過隱極了,希望能繼續寫下去,聽你說這生鐵壺竟有如此妙用,我也非常心動想買一個....,我在yahoo拍賣看到不少,不知品質如何?又420cc不會太小了嗎?只夠泡2-3次吧!!
420cc確實小了點,加上煮水過程蒸發掉的大約只剩350cc,大容量的壺一次就乾了,因此小弟也打算再購入一只容量大一些的,現在則是除了第一水是用氣化爐小火慢慢煮沸(避免急劇提升溫度對壺有損),爾後的就以家用熱水壺裡的水補充,小蓮子一泡的水量170cc外加淋於壺身的水,每一泡就需補充一次,但通常我是將沸水注於小陶壺(1500cc)備用,雖然程序略為繁複,倒也不失為一種情趣!
不瞞您說,小弟也是在奇摩拍賣上買的,剛開始想深入了解茶的相關知識時,由於還沒發現真壺網站,只好從書本上去找了,記得某本相關書籍作者寫到與「煮水器」有關的內容時有這樣一段話--『生鐵材質透氣性佳,瓷器與不繡鋼不透氣,水易煮老,無法散發水的活力;而用高溫燒成的陶器煮水易生水垢,影響水質,生鐵壺材質厚重,煮水沈穩,不會出現浮誇的水味!』但購買之前要先考慮自己需要的容量,「盛峰堂」產品的造型古色古香品質不錯,而且是新品(我是新品愛好者^^),也有很多是二手的且價格甚高,個人所需見仁見智囉!
下一個目標是茶海,滴翠或赤鱔。請問余老大赤鱔茶海已售完乎?為何找不到相關資料?哎呀呀...看來又得縮衣節食了...
生鐵壺的相關資訊在此討論區的「問爐」一篇有述495兄可往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