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事不解...
通常收縮比越大則驚破的風險也就越高
可為何收縮比逾30%的嘉道老朱甚少聽聞驚破之聲
而眾壺友也言此泥不易驚破
而收縮比同為30%的甚至2x多%的泥料
(如大、嫩字輩的泥料)
確常聽聞壺友哀嚎驚破之聲?
小弟也曾想過這個問題..推敲出以下結論...
收縮比大的泥料,也是窯溫1000度以上燒結而成
或許面對區區100度的水溫,並不會產生很大的膨脹,也就不會驚破
但因泥料不同,有些泥可能在100度內就會產生較大的膨脹,就驚破了
又或許,有些泥對膨脹的應力較能承受,如此一來也較不易驚破
就如同粉筆,你將他用拉的與用壓的比較,粉筆比較無法承受拉力而斷裂
陶瓷製品皆較無法承受由內往外的撐力,但因泥料不同,有些泥承受度或許較高
以上淺見,願與前輩們交流分享 ^___^
記得麻瓜曾經提到過,驚破的概率大小應是与泥料的“砂漿比例”有關,當砂少漿多的時候,驚破的風險也就隨之大增。
所記未确,還是由麻瓜現身説法的好。
引用 雨農 留言:
記得麻瓜曾經提到過,驚破的概率大小應是与泥料的“砂漿比例”有關,當砂少漿多的時候,驚破的風險也就隨之大增...
從冰格拿出來,雪藏了一晚的茶壺。
下次沖裡面,集中一點,慢慢沖試試看...
我用嘉道步步高升杯試了好幾次,也沒有破...
引用 538 留言:
>沒有驚破
“從冰格拿出來,雪藏了一晚的茶壺。
100度C滾水淋在結霜的朱翠(砂多漿少)二杯水平壺上。
沒有驚破”
把一粒珠弄来试试?
破了别找我,我说笑的
什麼壺均有驚破的可能,燒結後形成的結晶體、收縮變形而形成的應力集中點是壺最可能破的部位。
收縮比大,出現應力集中點的可能會越多,因而一般情況下,收縮比越大者驚破可能性越大,在燒大煤氣窯時冷卻過程可沒電窯那般精確控制,因而一般制壺者會儘量避免用高收縮比低窯溫的朱泥制壺,但此種情況若試一次冷凍後開水直沖的溫度驟升的考驗後則將再不會出現驚破的情況,小生親眼見過一紫泥壺在冬季直衝開水後整個底脫下的實例。若制壺的師傅根據長期燒制使用經驗改進生胚製作工藝,此種情況大大降低!
朱泥系在燒結過程中形成結晶體較多,結晶體在導熱時有各向異性,即不同方向導熱速度不一樣,因而在受熱時在不同方向膨脹率也不一樣,這種情況在受冷受熱過急時均可能引起晶體開裂破壞,但這種破壞是晶體內部的變化,並不一定會影響壺體,我們在用朱泥壺加溫降溫(冷風吹過)時聽到茶壺叮叮響但細心觀察又不見裂縫即是此種情況,但若長期如此,晶體裂縫串通後壺就開此滲水,而且勢必越來越大,此種情況只有長期細心使用才可避免驚破。調熟砂既可降低最後燒制的收縮比,又可隔斷結晶體連貫通茶壺壺壁。
在420&7門前弄斧頭,不對的還望指正。
套用一名:驚破無絕對,只有品茶真情趣!反正小生除了(嫩)蜜瑰紅、(嫩)蜜松碧及大紅袍系列(石黃心)溫壺外,一律照沖可也!!
538兄,在開工吧,一粒珠要好好拍幾張貼上來,還有到杭州遊的雪景不在此寒冬貼上更待何時?小生偷得閒功夫,單手打字也不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