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買硃嫣品種真壺,正在清水中浸泡着呢。
現在想收兩把綠色泥和紫泥真壺,想聽聽各位大大的寶貴意見:
真壺有二代老豆碧,古碧尊,二代墨荷,君綠泥等稀世泥料,如何選擇真難倒我這個剛入門的新手啊?
還有皺紫泥和頂級底糟青兩種泥料那個更適閤初級玩傢呢?皺紫泥是調和泥會不會有窖溫不足啊?(因為兩種泥料的窖溫是不同的??)
引用 新手(上海) 留言:真壺有二代老豆碧,古碧尊,二代墨荷,君綠泥等稀世泥料,如何選擇真難倒我這個剛入門的新手啊?
建議收秦慕雲女士的壺, 工藝,泥料,火候俱佳,更重要的價格迷人,以二代老豆碧,二代墨荷為主,
皺紫泥是調和泥會不會有窖溫不足啊?
不必擔心,皺紫泥包漿後的質感必令你著迷!!
引用 165 留言:
>綠色系:首推滴翠亦或是翠裡紅
其餘的聽吳嫂或吳兄的準沒錯!
手上剛有這兩種泥料,完全同意。
二代豆碧也有,是超值的泥料。
不論是首推或建議,眾兄所言極是!弟以為如此..若手頭充裕,則名泥盡收.自是無慮.若無法~~眾兄之意行矣,名泥佳壺可得之
若要三擇一的話,剛開始你可以先買頂級底糟青~皺石黃!這二種泥料比較好掌握、用起來會比較得心應手的,我自己覺得頂級底糟青到是不錯的泥料,泡茶的改善效果很穩定喔也不會敗茶。
新手兄:
你仔細閲讀過“泥料小典故”中關於“年糕泥”、“皺紫泥”、“頂級底糟青”三者的説明嗎?以上3种泥料我都有,頂級底糟青還有一把火頭壺。我倒建議你購買一把皺紫泥的大壺,首選許仲的大仿古!!!則是該壺已售缺,不知餘先生是否會下令許\仲再生産。退之,年糕泥中有否中意壺型;再者,頂級底糟青火頭。還有,文革紫泥、朱石皮不要忽視,請翻翻會員大大的帖子,這裡不再贅言。紫泥係茶壺的收集就此打住。然後集中精力與coco,關注朱泥係吧!
謝謝樓上各位大大,真壺的泥料就是因為都是超級好泥所以太難選擇。
我想泡安西鐵觀音和武夷巖茶,選什么壺較閤適呢?
引用 新手(上海) 留言:
我想泡安西鐵觀音和武夷巖茶,選什么壺較閤適呢?
一定是朱泥,200cc左右。可惜,你錯過了麻瓜三美壺香山小圓匏,此泥洛陽紙貴了.....
噢,朱嫣泡安溪觀音武夷巖茶合適呀! 況朱嫣驚破紀錄低。非常適合入門新手啊。我也是選擇朱嫣入手的,你選的是否曹美眉做的?
你可以參考第20頁第397篇483兄的"小六方寶花壺之初體驗"。是篇好文章。
感謝538兄的建議,但我有些疑問用硃泥壺泡鐵觀音和武夷巖茶不是會把
這兩種茶的火氣全引處來嗎?
請餘董和其他前輩指教!多謝!
新手兄,(呵呵,應該是0930兄吧):
如果您以前較少喝鐵觀音,對不同檔次、種類的茶葉感覺不是很明顯的話,建議先從朱翡或朱嫣入門。
泥料對茶湯确有影響,但与所用茶葉的檔次也很有關係,小弟的感覺就是越珍貴的泥料,如大紅袍,其揚惡的功能也越大,一般的茶葉都經不起它的考驗。
引用538兄說過的,就像百米速度的世界記錄,要更進0.01秒,可能都需要半生的努力。用好泥沖好茶,追求的就是那0.01秒的快感,但過程可能要曲折很多。
另一方面,用朱翡、朱嫣,無惊破之顧慮,可以放心使用。就兄弟而言,對於大、小紅袍,只在心情极佳或需要試炮時才有使用,平常用得最多的,還是朱翡和朱嫣。
對於擔心引出火气,個人感覺泥料影響不大,應該与焙火的程度和回水時間有較大關係。
0576兄:小弟也是剛加入真壺不久的新手,:),翠裡紅與老豆碧這兩種泥料,目前還沒收藏。
因爲小弟較喜歡紅色泥料,又喝慣工夫茶,就目前對大、小紅袍的使用,感覺區別還是比較細微的。對於大紅袍而言,小弟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它的揚惡功能,因爲有一次用大紅袍泡一種價值人民幣100元左右的低檔鉄觀音,茶湯無法入口,而以前曾用朱翡和朱嫣泡過,無此感覺,所以說好泥還要配好茶,才能算是雙劍合壁。
紅色係泥料之閒不同的區別,小弟也還在摸索中,也請各位先進多多指點、交流。
還是很疑惑,各位前輩請賜教:我想泡安西鐵觀音和武夷巖茶,選什么壺較閤適呢?頂級底糟青?皺紫泥?沉香泥?二代老豆碧?哪種泥料好呢?
新手兄
其實不用迷惑啦,真壺那麼多好泥料,一定能讓您滿意的,也一定能讓您找到合適您口味的!
每人的習慣與適口性不同,還是要靠您自己親身去體驗,才能適合你自己!
小弟給您個參考:
紅色系:朱翡或朱嫣(您已到手)!
綠色系:翠裡紅或二代墨荷!
紫色系:文革紫或頂級底糟青!
以上皆可當為新手入門的參考泥料!也可說是眾會員皆可認同的入門泥料了!
若想跳級,當然大小紅袍,嫩蜜系列,滴翠,更是首選!
不過,講太多還是必須您親自驗證,才能找出您最最滿意的!
引用 新手(上海) 留言:
>感謝538兄的建議,但我有些疑問用硃泥壺泡鐵觀音和武夷巖茶不是會把
>這兩種茶的火氣全引處來嗎?
>請餘董和其他前輩指教!多謝!
謹回上海新手兄:
1.火氣引出來時,只要再用赤鱔或滴翠當茶海,就可隱入火氣了。
2.每個人對茶湯的要求均不盡相同,所以應先查覺自己較注重或喜歡哪種茶湯品質?...如甘甜、細膩、醇實、剛烈、...或柔潤等等,若是喜愛較全面性的茶湯(也就是上述的每一個角度都是平穩的80分時),則選擇sam先生推薦的翠裡紅就錯不了了;...而較發燒級的玩法,則必定要先將所有茶中滋味逼出後,再用滴翠調整一下火燥氣、使茶易於入口的甘甜柔滑,這就有賴長期的搭配反覆實驗,這也是大家永遠最感興趣的話題。
註:之前的文章,就有不少會員高手們的實驗心得報告,請參考。
安溪觀音與武夷巖茶,雖然都同是福建烏龍,以茶韻回甘喉底生津為主打。但一南一北,一輕一重,一香一醇,一新一陳,風味截然不同。
觀音一向i以新茶為魁首,以秋茶勝,近年更以輕發酵輕焙火為市場主導。近年已少見重火炭焙觀音,安溪觀音以”清香”為時尚。故若以真壺純朱泥壺沖泡,應不存在逼出焙“火” 味,只會揚香。930兄所說的“火” 味,是不是927兄前文所提及的未回水的“燥”(即茶菁經焙乾低於3%以下出現的乾“燥”味) 。除清香觀音外,市場尚有茶韻回甘味濃的輕發酵觀音,由於也是輕焙火的原故,純朱泥壺亦不會泡出火味。只會逼出茶韻。除非是以古法炭火炮製的重火觀音,但市場亦己十分少見和難求。
北福建巖茶(以傳說中的大紅袍為主,單樅水仙為副), 古風尤健,以半發酵重焙火為主力,以醇香為貴,越陳越佳。假若巖茶久放後天然陳化,火氣自然消退,以純朱泥壺沖泡,亦不存在逼出焙“火” 味的問題。頂級朱泥,只會逼出香醇的茶韻。
但假若巖茶年份不夠,頂級朱泥便可能逼出茶葉中的炭“火” 味道 ,但這是茶的問題,並不是壺的問題了,當然不能倒果為因。
假若真有這樣的問題存在。硬件不行,我們可以用手法(軟件)搭夠,即是減少投茶量,減少浸泡時間來減低“火”氣,但亦會因而影響茶湯的回甘度。
要澈底解決重火味之武夷新茶,如今之計,唯有用麻瓜的獨門化功大法,以綠色或黃色純天然泥料為茶海,消去火味。盡情發揮巖茶回甘生津之茶韻了。
930兄既已收藏了真壺的朱嫣等純朱泥,自然想收些其它色澤的天然泥料...像劉姥姥入了大觀園,目迷五色,眼花撩亂了....
其實,以過來人經驗之談,只要是價錢適合自己的消費能力,喜歡便是了。反正各種各類不同品相的泥料,各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其適茶性也大大不同,再加上每個人的口味不同,有喜濃的,有喜淡的,有喜香的,有喜醇的,有喜甜的,有喜甘的....別人的經驗只可作為參考,或是只可以當作會員間的交流分享及認同。930兄又何必拘泥於別人的口味喜好和愛憎呢?
試試便知了。反正在麻瓜世界,你不用擔心作者的真偽,窯燒是否不足,泥料是否天然。況真壺在控制成本方面功夫到家,價格又克已,品檢又嚴格....呵呵.... 930可以先選自己沒有又喜歡的泥色,後選自己合眼緣的壺形,合用的容量,良好的工藝,合適的價位,收而藏之,自已試試用不同的泥料,配搭不同風味的茶葉,輕輕鬆鬆地穿梳於麻瓜的天然五色土真壺世界中,享受其多姿多釆的樂趣!
感謝538兄的精綵指點和評論!使小弟入真壺這個大觀園后不緻“迷失東京”。哈哈,現在得放慢腳步,悠悠的逛園。
哈!930兄看過了"迷失東京",上海真是與國際接軌了。應該是看DVD罷。這電影難在電影院上畫啊。
930兄有沒有留意到,昨晚四個品種剛剛被拉下了,半日都不到。我正想說嫩蜜松碧的四美壺的價位比韓老大的壺抵買,可是吃完午飯就全不見了。
是啊538兄,真是好壺不等人啊,昨晚我還詢價許仲的頂級底糟青相撲呢,以后看來得第一時間直接下單給李姐,否則又會給搶走的。
538兄,上海現在城市建設得很不錯,有空過來看看商機也很多喲。
想請問各位前輩和餘董二代老豆碧和君綠泥是否是相近的調和泥呢?我看泥料小典故兩者的原礦都産自宜興黃龍山,而且外錶類似哦?
還有件事挺有意思,我近日去上海的一茶一座(臺灣老闆)喝茶,不知臺灣本地有這間茶坊嘛?我要壺普洱茶,居然看到茶坊所用的個人泡茶器很象二代老豆碧泥製成的(一樣有淺黃砂粒嵌在其中)。哈哈,但好像壺體沒有透亮的水色,整體感覺暗暗的。不知各位有否注意到啊?
930兄
剛下機,從台北回香港。
有一隻被人遺忘了的綠色泥料,是165兄介紹的碧蓴,吳兄當場就選了一個高淩雲的潘壺,我在他家裏試過相當不錯,價格相對其它綠色系泥料便宜,有滴翠的味道,可以參考別館第四頁第71篇由河北918小姐發表的文章。
上海的基建全大陸第一。我女兒九月份會上上海作交流生.....
引用 538 留言:
>930兄
>剛下機,從台北回香港。
呵呵,終於..........538兄,我要睡覺啦!
颱風好像跟著你去香港囉!!..晚安~~
引用 吳 留言:
>引用 538 留言:
>>930兄
>>剛下機,從台北回香港。
>呵呵,終於..........538兄,我要睡覺啦!
>颱風好像跟著你去香港囉!!..晚安~~
538兄,好啊。我最近要樂真壺高淩雲的沉香泥(餘董介紹是碧尊的近親)
韻香壺,剛開始第一泡不知兄臺有否用過呢。這幾天香港會涼爽吧?因為臺風的緣故噢。
930兄
麻瓜介紹的,一定錯不了。
沉香泥還沒有用過。看襠案是260cc的壺,收縮率是18%,有兩點要注意:
- 比較大的壺,人少喝茶的時後,可參考李姐的方法,即是每一泡茶的水量,都是剛好浸過茶葉。
- 雖然收縮率只有18%,但要溫壺,先在壺內放三份二壺的溫水,淋壺...尤其上海冬天比較寒冷...
要有耐性,畢竟好壺只像一把利刃,工具雖好,但總也有使用的方法,此之謂 "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