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買了一斤冬片高峰岩茶,收到茶時真的是滿心歡喜。昨晚,一位同好來訪,為了表現出小弟的誠意,當然拿出好茶共享。第一回可能是太興奮的原因,茶葉放太多了,結果有點「澀尾」,再來一次,結果還是覺得沒有泡出應有的水準,小弟用壺的泥料是緞泥,並不是真壺的茶壺,用的水是蒸餾水,應該是近於純水的狀態,水溫差不多是在90-100度,水先在瓦斯爐燒開後再拿到電磁爐上維持溫度,茶葉量差不多是壺身的四分之一,每一次浸泡時間在30秒左右,大概的過程是如此,不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請各位大大不吝指教。至於茶壺,領年終的時候就會有所行動了。
「冬片」,也有人叫它:「不知春」。小弟最早接觸冬片仔的是台東太麻里出產的(他們把冬片取了“不知春”的雅號),後來又接觸了阿里山的。
它們都有個特點:嫩、極嫩。想想…冬茶才採完不久,又採一回,這種茶不嫩才怪!我想是因為它的嬌嫩,製茶師才能作出那種高於冬茶的香氣,仔細聞會有個“綠豆味”(這味道不能太多,太多了對烏龍茶來說是大缺點),俱春茶的香氣又抓到了冬茶甘甜的喉韻,不棒才怪。也因如此,冬片仔的泡法就比一般要謹慎一些。
哈…記得去年,有一回拿冬片到真壺泡,發現了一個泡冬片仔的高手:Miss 李。
細心的注意每一段茶壺中飄出來的香氣。
1.乾茶時的茶香如何?
2.茶葉放入溫好的紫砂壺,蓋上壺蓋\外面澆一下滾水(壺內無水時),搖一下,它的香氣為何?
3.溫潤泡時,它的水、壺內的濕茶香氣為何?
4.再沖滾水時,由壺內衝出的香氣為何?
5.倒茶湯時,它的香氣、茶色為何?
6.倒乾茶湯,壺蓋的熱的、冷的香氣為何?
7.茶湯到您口中時,口中的香氣為何?
1-7的香氣變化,您若能了了分明,您就能知道問是出在哪裡了。
抱歉!不是小弟要迴避jack兄的問題,因為所有的條件都掌握在您手中,「隔空斷症」對我來說是「癡人說夢」(可能是我也較愚昧吧?)。
祈待己久的冬片仔終於收到了。收到後馬上就泡!
近來忙於開壺------大紅袍!可謂有得有失!
失的是-------顧氏大紅袍,驚••驚破了•••嗚嗚!(請各有愛心會員替敞小壺默哀一分鐘•••)
得的是-------明曉了養壺的秘技!(自我安慰•••)
話說回頭,這水冬片仔真是不錯呀!泡出的色、香、味、甘,比平曰泡的高峰岩茶更上一層樓!冬片仔的幽香,滿口的芳馥回甘,令人神往的岩韻,確是回味無窮。
用方氏的大紅袍(轉擋後不久)泡出像棷奶一般的幼滑,純厚!
喝了三四泡後,不其然問同一個問題,何解高峰茶農直到現時才造出這種好茶呢?唔•••天曉得!
呼!...頂著冷颼颼...帶寒雨的北風離開丁山,今天回家面對老友們,...感覺真好!
有關jack老兄泡不出冬片神韻的疑惑,...是如下幾點出了問題:
1.水:
蒸餾水是熟水(也就是硬水),喝起來無生命力,水感鬆散不結、微帶澀尾、絕對是元兇!
市售水中,泡茶最佳者,是礦泉水(依老朽實驗,其中品牌最佳者是清境礦泉水,乃因其取自埔里靜態的泉水);純水或蒸餾水請勿用來泡茶,否則暴殄天物矣....
2.壺及杯:
是幫兇!...蓋紫泥系若提練沒些功\力的話,會因透氣率過大而密,茶湯鬆散不結又帶澀感;若再加上窯溫不足時,則如雪上加霜,茶湯死氣沉沉,香氣滯悶不揚,使稀世珍茶淪入浩劫...
結論是:換水、換壺。
註:“不知春”之名由來已久,不可考!
但可確認的,絕非台東茶農所創...,蓋該地區值茶歷史尚不算久遠,謹此一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