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别馆
目前位置: 会员别馆裂缝
本单元为会员自由讨论区,文责及取用图片之来源概由文者自负,图文内容并不代表真壶立场。
裂缝
发言人:0927 2004/03/23-13:27:07

如图所示

呵呵,刚刚在Q&A贴不上,只好转到这边来了。
余董您好,昨天收到了小红袍的高南瓜壶,很高兴,昨晚拿在手中体会慢慢体会余记的三美,在灯下细看时发现壶内壁有一条1公分长的裂缝,如图所示。请问这算不算是窑裂呢?会不会影响今后的使用?另外“惊破”是不是只发生在壶外壁?

回覆1:裂缝
发言人:0927 2004/03/23-13:29:52

换一个角度看看。

换一个角度看看。

回覆2:裂缝
发言人:0927 2004/03/23-13:33:15

上次我买了朱翡六杯水平壶,发现壶内壁有些粉白色的条纹,是不是浆流下形成的呢?抑或是其他原因?会不会影响壶的品质?
请余董和各位大大帮忙解惑。谢谢。

回覆3:裂缝
发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2004/03/23-14:20:49

用工具切割出筋纹的凹凸起伏,或刮或填壶泥,使成完美的筋纹器形过渡。

1.这种情形不是窑裂也不是惊破,而是筋纹器起身筒时,仍是圆形的,然后再由外往内切割成筋纹器形,而当由外往内压挤阴筋纹(凹筋纹)时,壶内的该部位就会凸起成蓬松状胎(尤以朱泥系更是一定会,因其较无黏性),作家会再用工具将壶内的该“凸起蓬松状胎”修整,...您所见到的情形就是修整后的手工痕迹,这在手工筋纹器形上是很常见的现象,请勿挂虑;...此情形不会有影响泡茶或惊破之虞,请尽管放心。
2.之前古陶研究所有收集了一小批“老顶柱”(有关顶柱的说明,请查阅真壶大观园栏•制壶工具介绍的第一页左下角的图片即是),这些顶柱有极少数是刻有字形或图案的,当古陶研究所找适用敲高南瓜壶的顶柱时,没注意到上头有字,当敲上二、三把后始发现,并立即改用其它无字的顶柱,所以基本上来说,有此壶内字的高南瓜壶应只有二至三把,本来真壶是“当做变种”要留著自用的,想不到同事们一忙之下,竟寄发给您了,...不过,也算是乱中之美,蛮有意思的!
3.朱翡六杯水平壶的壶内壁之粉白色条状纹,是标准的壶内修刮痕,随著每一位作家的手法工具的不同,会制造出不同的壶内手工痕迹,这是应该的,也是手工壶的优点之一(人人不同、把把不同)。
注:当用工具修刮壶内时,会因修刮的角度与部位和次数,而造成不同的光线折射角度,就会造成这种现象,...而壶外因都有经光明针的精加工程序,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形。

回覆4:裂缝
发言人:0927 2004/03/23-20:41:10

明白明白,余董的指点令人茅塞顿开,小弟认爲了解壶的制作过程真是每位壶友必修的理论课程之一。

我在紫砂Q&A中学习到如何辨别灌浆,倒模等商品壶,不知余董能否找到个把上述商品壶的模具,让后进们见识见识,也算是加强对敌方狡猾手段的认识。:)

回覆5:裂缝
发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2004/03/24-17:55:44

嘿!嘿!...凭老麻瓜这种特异容貌且中广身材的易认之形象,想潜身进入灌浆壶厂去拍照,让大家开开眼界倒是有一些儿难度,故只好静候良机了...。
基本上灌浆壶的模具描述是这样的:
身筒的模具共两件(基本上都是石膏模,取其易吸水份),两者合一时会用工具或橡胶束紧使其不易分开,中间的空间部份就是一把壶身筒(含把、流)的形体,上方是一个壶口的洞口,将泥浆由壶口处注入两片石膏间的壶洞中,静置一小段时间后(静置的时间愈长,则壶壁会愈厚,反之,静置的时间愈短,则壶壁会愈薄),再将泥浆倒出,此时因泥浆接近石膏模的周边会因水份已被石膏吸乾,而产生完整平均的壶壁,再行开模取出,即成一个完整且含把、流的身筒,此时再用毛刷或工具将“由壶口圈往下直行至圈足、底片、流、把,至另一边的壶肩及壶口圈止的“模线”刮掉即可。
(注:也就是刮掉成圈直行没间断的线)”。
盖子也是同样道理的灌浆制作。
由此法就可得知,灌浆壶因会随著模具的形状起伏“而成外型”,故内部的形状也就会一样的随著模具的形状起伏“而成内型”,所以当我们看到壶内会随著壶形(往壶内看的壶口内面、圈足内面、甚至壶把的内面等...)壶内壶外一模一样“流畅的起伏”时,几就可断定是灌浆壶无疑矣...,盖手工壶不可能、也不必要做到壶内壶外凹凸完全一致。
这是对最粗糙的灌浆壶做一个最基本的认识,惟...市面上有太多灌浆壶会再用手工略微修刮或修整来制造出仿手工的灌浆壶,...但只要抓住其成型之特点,则应不难看出才对。
建议:能否请927兄将上头的壶内顶柱章款图拉下,免让仿冒者有任何可乘之机,攸关众多壶友们的权益,不情之请,还望927兄见谅海涵。

回覆6:裂缝
发言人:0927 2004/03/24-21:06:40

引用 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留言:
>建议:能否请927兄将上头的壶内顶柱章款图拉下,免让仿冒者有任何可乘之机,攸关众多壶友们的权益,不情之请,还望927兄见谅海涵。


余董言重了,您老不论从学识、经历上,抑或年龄、身高、体重上,都是远远超出小弟的“重量级”人物,您有啥吩咐,只要一声“927,过来”,(大家不要误会,不是在监狱喊号。)小弟上刀山下油锅都在所不辞,不用那麽客气。

来到真壶后,既开心又烦恼,喜的是找到了组织,今后前途一片光明;忧的是以前买的壶现在都成了反面教材,且今后私房coco就源源流向真壶,一去不回头了。

今天在回家路上突然想出一句话:
找到真壶,天下无壶。

回覆7:裂缝
发言人:0502 2004/04/05-18:27:15

我的也有一道不过是在壶底......吓的要死
每次都温壶温好几次,就怕从这儿破掉
不过目前是不会渗水啦....
敢问余董与各位前辈....有这种裂痕会不会有应力集中的情形而
比较容易惊破呢?

回覆8:裂缝
发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2004/04/05-22:07:51

从来没听过或看过惊破是由窑裂处产生,故请免担心。
注:由502老兄的图中所示的“线”,这是“顶柱”托壶敲章时留下的“反印子”边儿,故是自然现象,就更免惊矣...。

回覆9:裂缝
发言人:0431 2004/04/05-23:13:22

看了大大们滴壶,小弟晋唐遗韵壶也有类似滴地方
另外对应壶表附近之处也有略为隆起滴一条线
之前也怕是惊破,只是没渗水就没管她了
现在听了余董说明总算安心一点
改天再像各位大大一样,拍个照片给余董鉴定鉴定

© 2024 古农真壶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