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目前位置: 紫砂Q&A 问个玄乎的问题
本单元为自由讨论区,文责及取用图片之来源概由文者自负,图文内容并不代表真壶立场。
为免触犯法令,如张贴它站、他人或不当图文,或有广告之嫌时,真壶拥有删除之权利。
问个玄乎的问题
发言人:漂洋过海来看壶 0625-20:06
今天的真壶真热闹,纵多前辈齐欢言,小弟嘴痒凑个数,问个问题玄中玄。
记得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些谬论,什么新壶充满了火气,要煮豆腐、浸古井水、风吹雨淋日光爆晒、埋在土里去火等等,这些疯人语录暂且不论,不过壶的火气倒是能隐约感受到,小弟也曾见过许多古壶那种古朴内敛的韵味,似乎岁月的痕迹会磨平茶壶的锋芒,使其回归质朴、神光内敛之态。
而新的茶壶随著使用时间日久也会渐渐退却火气,更加温润照人,这里指的不时包浆,而是那种泥料本质的变化所呈现出来的老味。
也曾试过一把新壶(不曾使用)就这么放个十来年后那种蜕变后的丰姿,不仅韵味十足而且还会自然包浆。但也有茶壶放久了却依然没什么变化。
这种老味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就象看到顾老的曼生紫泥的那种感觉就对了,又或者有些泥料让人看了会以老X泥去冠名的那种泥料肌理呈现。
问题来了,这茶壶的“火气”倒底是什么?那些古意盎然的泥料是岁月的流逝留下的痕迹?还是有些矿炼出来后本来看起来就比较有老味,或者说接近明清等早期泥料的外在呈现,所以以“老”论之?还是窑温的不足使得颜色不是那么鲜艳而体现的假老味?(但好象和窑温充足的古壶所呈现的老味不同)
火气火气、老味老味,我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想问什么;,还请能意会的诸位前辈高人们赐教解惑吧!
回覆1:问个玄乎的问题
发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0626-13:37
呵!呵!...就老麻瓜长期的临床实验与经验来谈,说明如下:

1.刚出窑的壶,只要曾经用水清洗过(浸过水也算),或曾泡过茶(湿仓?),放久了,窑火之气就会渐褪;反之...,若出窑后,就一直摆著(乾仓?),则窑火之气极难褪散,致摆个十年二十年的...,都仍如新壶一般。

几十年前,老麻瓜曾亲自做过这种实验,及十馀年前老麻瓜在一厂看到早期库存品后的经验,显现的情形就如以上所云。

2.有些泥料因著原矿的露天风化、结晶多寡、色调、砂浆比、陈腐掌控、或造壶工艺、窑炉气氛等等因素,使烧成后即呈“老味十足”的风味,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曼生紫泥等,就因曼生紫泥有著如此特质,所以十多年来老麻瓜一直舍不得随意用之)。

事实上曼生紫泥的“老”,与(湿仓?)窑火褪尽的老是不同的,盖这批顾老遗作十年前刚烧成后就是这个“老样子”,是精神抖擞的胎表,散发出很高级的古老氛围...,与(湿仓?)的“没火气”是有些大同而小异。

而这小异的“层级”,可就大大不同矣...。

盖,前者是集所有机运与细心及努力而成,后者(湿仓?)则是可用人为得来的,...也就是任何一种紫泥,您只要知道先泡过茶再放置,或先浸过水再放置...,时间久了即可得到此种效果。(前者如曼生紫泥者,乃天生丽质也...,后者则如所有的古壶,不管泥料的良劣,只要经过水与时间的程序,即日久必可得之!)

所以老麻瓜才说...,两者的“层级”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嘿!嘿!...不知漂洋兄所要的答案得到没?
回覆2:问个玄乎的问题
发言人:漂洋过海来看壶 0626-14:04
馀董高见,一语道破退火的关键!
小弟想了一下,应该这么问:
1、比较困惑的是,这种窑火之气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何能导致泥料肌理的变化,为何湿仓后会慢慢引起变化,这和普洱茶不同,普洱的陈仓是个继续发酵的过程。而烘焙后的熟茶的退火是茶和空气中水分融合的过程,以及让茶叶内部比较难移动的叶脉、茎的水分转移到叶肉部,再均匀分布,使比较淩乱的结果平整。而茶壶褪火后却可以看出泥料的变化,难道是紫砂的自然氧化过程?所以不明白火气是什么;,为什么窑火之气没了,壶却变美了。
2、老味有两种,一种是上了年代的“古壶”的那种老味,这种老味是什么?是火气无限大,随著时间一直褪后的体现?还是火气没了之后,壶自然氧化、呼吸、与茶、空气、人等等种种接触反应后的呈现?(不是说包浆)。另一种就是馀董所说的由“原矿的露天风化、结晶多寡、色调、砂浆比、陈腐掌控、或造壶工艺、窑炉气氛等等因素,使烧成后即呈“老味十足”的风味,”等等所形成的“老“新泥的自然状态,这种一面世泥料就呈现的老味又是什么;?
回覆3:问个玄乎的问题
发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0626-17:51
呵!呵!...看到漂洋兄对紫砂的好奇与热情,不禁让老麻瓜忆起年轻时对紫砂壶的狂热与实验...,颇有“相见恨晚”之感。(真是同为壶痴一族呀!)

嘿!嘿!...只不过漂洋兄似乎更幸运些,盖有一个人名叫“老麻瓜”,为了此事早已印证过了,所以您即不用再绕圈子矣...。

老麻瓜经实验并推论后的结果是这样子的:

一件由天然原矿练成泥料,再经人为施工,入窑仅几十个小时,即自窑火焠炼下变成陶器,一下子强力的改变了物体的物理构造!

老麻瓜曾许多次,用许多不同原矿...,及不同砂浆比的烧成胚体,采600倍显微镜观察胎表(家父一生研究昆虫,故家中有观察蝴蝶鳞片的显微镜),发现出窑后未曾浸过水或未曾泡过茶的茶壶壶表,几乎全看不出有气孔的现象,顶多也只有少少浅浅的凹痕(只是凹痕,不是洞或气孔)。

而同一件用显微镜观察的壶,经过多次泡养后,竟发现有了显著的不同,在600倍显微镜观察下,除了发现“气孔既深不可测,又密集”以外,连胎表的肌理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与不同(注:用热水泡过茶后,才会有肌理之不同,若只用清水浸过,则气孔虽也会明显深又密,但肌理却是如新壶般不会改变)

这观察印证了一件事...,也就是新壶刚出窑、未浸水前...,气孔是被极细的陶灰堵塞住的,所以看不出气孔,等清水稀释出来后,气孔才会渐渐显露出来(注:也就是“提灰”!...若用热水泡茶时,稀释的速度理应就会更快,盖有冷缩热涨的功能作用)。

所以老麻瓜的结论是...

当一件壶经“提灰”后,气孔才会真正的“畅通无阻”,空气中的水分子就较易进入胚体内产生滋润的作用,滋润多了、久了,才会产生陶土自然温润的质感与效果。(此现象也就是如56壶狂先生所言之“开壶、换档”,即空气分子带入水分子进入壶壁内部,就是“开壶”;空气分子带入水分子进入壶壁内部并直畅通至壶内,则称之“换档”!)

反之...,若壶从未曾浸水或泡茶,则气孔一直阻塞不通(或化料或上釉或玻璃水之壶),则因气孔原本就不通(非陶灰阻塞的状况),则不易产生老味,盖水分子无法进入胚体内产生滋润之效所致。

这也多少印证了粗浅的宜兴真伪紫砂壶验证方式之所言:纯正的紫砂壶泡久易亮易包浆,仿冒品则不易产生变化。

有了初步概念后,我们言归正传:

1.“窑火之气”...,就是陶灰掩盖住壶表及气孔,加上胎表毛燥之气,现象是胎表略泛白光,抚之毛燥,经泡养后气孔畅通,空气分子带入水分子于胎壁内部滋润(也就是壶壁内部真正的吸收住水份),再加上热水冲淋的冷缩热涨,致胎表产生结构重整的物理变化(由600倍显微镜观察下,确可明显发现胎表产生不同的肌理),与擦拭的抛光作用,渐渐就会消退“窑火之气”。

所以在“提灰”完成,及热水冲淋产生的结构重整,和抛光擦拭后,壶就会真正的回归自然原矿的本质,而不被陶灰等现象所蒙蔽。

2.老麻瓜认为...,气孔通透无阻、长期由空气分子带入水分子进入壶壁内部滋润后,所产生的老味就是“如古壶般的老味”。

而如曼生紫泥般《精神抖擞的胎表,散发出很高级的古老氛围》,则是胎色、胎质,与砂浆比质感等等...,总合下来所产生给人“有历史厚度”的直觉感受,而并非“真正的老”!
回覆4:问个玄乎的问题
发言人:漂洋过海来看壶 0626-19:24
高!实在是高!!! 馀董的解释让小弟有恍若大悟之感!
这“提灰”和泥料的陈腐有异曲同工之妙,紫砂真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高级礼物,在生前(炼泥)、生后(出窑)、乃至成长(使用)都是与水密不可分的过程,水助壶成长、壶益水更甘!每个阶段对紫砂付出多少心力,紫砂亦在每个阶段给与相应回报。茶壶、茶壶---束之高阁不用,终究不过是件死物。
很是期待曼生紫泥的“有历史厚度、古老氛围”的老味与“自然之老”的老味相结合之后的骨灰级古董老味!
馀董就像一座宝山,你轻轻挖,银子就会跑出来,你努力挖,金子随之而来,你狠狠挖,钻石、珍珠到手来,大家上啊,不要客气,赫赫~~
© 2024 古农真壶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