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別館
目前位置: 會員別館紫砂老祖!?
本單元為會員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紫砂老祖!?
發言人:419 2003/11/10-01:52:42

轉自"大洋新聞"

大洋網訊 廣州日報報道,130多件精美的古代紫砂藝術品目前正在海珠博物館展出。這批多由民間收藏家送展的紫砂器包括了從明代早期到清代晚期各個歷史階段的精品。而其中一件展品更因有紫砂壺始創者的落款而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有專家指出,這把壺可能就是文物界苦尋已久的中國最早的紫砂壺。

這件紫砂壺擺在展覽的第一位。壺身呈磚紅色,整個壺大約有一個拳頭大小,壺肩前後各有一個圓係,肩週一圈有模印的篆體“壽”字,壺底周圍一圈模印的繩紋。在壺底可以清晰地看到銳器刻出的“金沙寺僧”四個工整的楷書漢字。壺的收藏者認為,這個落款就是紫砂壺的“身份證”。

專家認為是明代初期作品

在文物界和收藏界,素有金沙寺僧始造壺之說。金沙寺僧的確切年代,已經難以查考。據推測大概在明朝成化∼弘治年間(1465年∼1505年)。由於年代已久,加上屬於初創期的紫砂壺並未進入社會的主流,金沙寺僧的作品素來未見傳世。

這把壺的收藏者“壺圖居士”是從朋友手中偶然得到該壺的。海珠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曾經請一些專家對這把“金沙寺僧”壺做過鑒定,普遍的看法是肯定是明朝紫砂壺初創期的作品,但是否金沙寺僧親手所做,就難以斷定了。因為金沙寺僧的作品不僅從未傳世,而且也不見於文獻記錄。但如果可以證明,則紫砂壺界數百年的懸案將會破解,這把壺就成了當之無愧的“紫砂壺祖宗”。(記者卜松竹)

轉自(2002年07月05日 10:05 大洋論壇)

回覆1:紫砂老祖!?
發言人:165 2003/11/10-14:45:02

到底誰才是紫砂老祖!?對我並不重要,歷史的證明就留給專家及有心人去驗證吧!
到底啥泥料泡何種茶?對我卻來的比較重要及真實
419兄謝謝你提供寶貴資訊。
告訴大家我知道紫砂教主素誰?
那就素.........余大教主是也

回覆2:紫砂老祖!?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2003/11/10-16:21:44

《圖片為翠裡紅的泥色成品範例~高鳴手製•新怡泉壺b 》

1.呵!呵!高處不勝寒...,165兄切勿把老麻瓜這六根不淨,七情六慾俱全的玩泥人捧成教主之類的東東喔,否則一摔下來可不是好玩的!

先貼上一段泥料小典故中,老麻瓜對翠裡紅的描述如下:
“翠裡紅”之原礦產於湖父(註:父字應為左三點水,右父字,因查無此字,故以父字暫代之)西南方之金沙寺畔(註:嘿!嘿!這裡頭的金沙寺僧老老前輩夠出名吧!),該礦生產於岩石層下,雜於石英砂中,故古代稱為岩中泥;生礦每呈團狀顆粒,淡青中夾有紅、黃豆狀砂粒,燒成陶後現青翠色,並有紅、黃二砂點綴其中,宛如春季滿山青翠中偶佈紅、黃花朵於其中,故名之“翠裡紅”!

我們就來玩個古壺斷代課程吧!
1.根據419兄轉貼過來的文字敘述和圖片來說...
此壺壺身呈磚紅色,似與台西一帶的紅泥較為確切,因金沙寺附近即產陶土(如:翠裡紅),為何捨近求遠至台西取紅泥製作?
2.若說產於宜興一地的陶土都謂之泛紫砂系的話(含朱泥系),則紫砂應始於西漢(老麻瓜所在的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即有西漢藏品),距今已逾2000餘年,故這件金沙寺僧壺若真是老壺的話,充其量也僅是“小老弟”而已,與真正西漢老祖宗用千年計算的年代可不能相提並論。
3.老麻瓜一直懷疑所謂“金沙寺僧”此人存在的可能性,根據所有古書中的記載,金沙寺僧並無落款的習慣,既無落款為何後代古書作者會知曉是其所製並予記載,又如何去得知哪把壺是金沙寺僧所做?
若因此而直接冠上“金沙寺僧”的大名,就輕鬆愉快多啦...,嘿!嘿!...此地無銀三百兩之舉乎?
前人製造歷史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就如當代金庸的小說人物與情節,不也已有許多人當做真實的學問在探討了嗎?...再過三百年後的人們會以為如何呢?
若是牽涉到利益的話,更是更加難說了!
3.打身筒的技法是明季末期慢慢發展出來的,依據明正德金沙寺僧的年代來推斷,身筒應以築胚為成型的方法,不過細觀此品似仍不脫打身筒的影子,且手法線條及過渡掌握十分老練明快,但卻故意顯現粗拙之氣,這情形就如已經很會寫字的成人,故意寫成習字小孩童的字體(這是仿老壺最常出現的破綻),與小孩童卻很想用心寫出成人字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真正老壺的拙樸感就是如此)。
4.以泥料的練製及窯業的發展上來說,此泥已經有成熟的調砂工藝揉於其中,且泥料純正(添加的又是更高難度的熟料顆粒喔!)...,由照片上看來又找不出鐵質、石灰等原礦普遍存在的情形(除非...,有近代成熟的練泥技藝、經驗與練泥工具...,和最最重要的市場嚴格要求!),且燒成勻淨,未沾釉淚或火侯不勻的現象,以這幾點邏輯理論上來推斷,似乎與明正德摸索草創期的年代練泥水平及窯爐燒成水平無法搭上,實過於早熟了些。
5.此年代的茶壺是剛由沖茗的水壺演變而來,仍不脫上投法沖茗及水壺的影子,故實不宜如拳頭般小,因而並不符合明正德時代的大小實用標準(嘿!嘿!若是拿到現在的大小標準來說,倒真是恰巧地大小適中了,故不排除量身訂作的可能性)
6.若讓老麻瓜有幸看到“金沙寺僧”四個工整的楷書漢字,則應該就能追尋出是誰的傑作囉...
7.江湖愈老,膽子愈小,老麻瓜因看過太多丁蜀鄉下“夢工廠”的傑出仿老名作,故成天疑神疑鬼地...,若因此有過於吹毛求疵的症狀出現時,還望老友們海諒!
話說回來,老麻瓜看過的傑出仿老名作,基本上是能讓老麻瓜挑剔不出一丁點兒馬腳的才算數...,也就是說看起來總覺怪怪的,一定不會是真品,但是要說哪兒仿得不像,卻又說不出來哪兒的,才能算“傑出仿老名作”喔!
註:純粹聊聊難登大雅之堂,壺之為壺即為沖茗玩賞之利器也,...老不老倒也不是重點了!

回覆3:紫砂老祖!?
發言人:0420-7 2003/11/10-18:57:27

引用 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留言:
>3.打身筒的技法是明季末期慢慢發展出來的,依據明正德金沙寺僧的年代來推斷,身筒應以築胚為成型的方法,不過細觀此品似仍不脫打身筒的影子,且手法線條及過渡掌握十分老練明快,但卻故意顯現粗拙之氣,這情形就如已經很會寫字的成人,故意寫成習字小孩童的字體(這是仿老壺最常出現的破綻),與小孩童卻很想用心寫出成人字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真正老壺的拙樸感就是如此)。
>


太精彩了!
如果420夫妻今天第一次上真壺網站,
仍會為了這一段話而殺去台中看看這個XX(此二字余老心知肚明)的人。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