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Q&A
本单元为自由讨论区,文责及取用图片之来源概由文者自负,图文内容并不代表真壶立场。
为免触犯法令,如张贴它站、他人或不当图文,或有广告之嫌时,真壶拥有删除之权利。
曹美眉的嘉道西施壶...
发言人:阿祥 0314-13:35
上班前特地将昨夜使用已阴乾之曹美眉的嘉道西施壶盖上壶盖,不知怎么的就溜下去了,结果
我的第一把壶就被我给....只留下一个壶盖一张宣纸的老证书陪我,脑海一片空白.
楞了一下后,赶紧用扫把扫一扫,突然想到一休的故事,一休小的时候有一回打扫师父的寝室不小心把师傅心爱的茶壶打破了,师父恰巧经过,闻声而来,结果一休很机警的不待师父开口,告诉师父:师父您的茶壶死期到了!便离开了.只留下师父和她心爱的破茶壶.
难道我的茶壶也死期到了吗?
不知大家是否也有类似之经验.


回覆1:曹美眉的嘉道西施壶...
发言人:阿祥 0315-12:50
昨天下班后,突然心血来潮,买了瓶三秒胶,回做作手工艺,花了一个半小时将壶黏起来.回想起用此壶泡茶的时光,一面喝寄来的古早味乌龙(第一次泡,香甜顺口,有阿公的味道),一面黏,心中有几个疑问: 1.用美工刀刮多馀的三秒胶时发现,嘉道老朱泥碎片好硬,破断面竟然还有光泽,与壶表相似,用美工刀刮多馀胶水,美工刀不仅不会破坏碎片,断面还像磨刀石一样磨出金属粉末.是否表示烧壶之壶温足. 2.用三秒胶黏壶时,壶内壁会吸乾胶水,外壁明针之故,胶水一点就流下去,先前有壶友提到韩氏双明针,那泡茶时壶的效果不会受影响吗? 因明针之后不是水就穿不透了. 3.可能是我技术不佳,无论使用古天青,嘉道,碧榴皮...泡相同的茶总是觉得与张庚娣朱翡八杯相差无几,但明显比紫砂系佳,此点应如何改善?
回覆2:曹美眉的嘉道西施壶...
发言人:VIP0056 0315-15:13
阿祥兄弟莫慌,您的来文小弟已经看到了!请您和我一起向上帝祷告…(唉!索尼
,又想起小时宋能x牧师在电视上的布道)。
您于许多泥料上感到相差无几,若是您口味偏重有焙火的茶品,那因茶的香气上经
火的高度挥发,在层次上就少了好几层…嗅觉上就无法分出泥料逼茶的差异性了!
?我们这些被称狂、抓狂、痴…的「坏角」,在分茶壶逼茶特性时通常是用“毛茶
”的。
嘿!嘿嘿!再告诉您一招更妙的(生鲜麻辣,近来刚想到的);茶汤倒出后,将壶
盖拿起来闻数下…好一点的茶有「法国香水」所谓的前、中、后味;那种泥料可逼
出的香气层次多?然后,边闻边喝,回想一下…相信很快就会有心得了!【注意!
壶盖不可过大,虚扁就太大了。】

至于韩氏双明针的问题,敝人于日前举出这点就是在质疑泡茶效果…是好、是坏?
虽然未有定论,但有点是我向余董确认的:不管效果差异如何,不能因小小的缺失
或喜好而阻碍紫砂工艺的进步!!(所有的工艺品皆是)
--
回覆3:曹美眉的嘉道西施壶...
发言人:非VIP 0315-21:30
祥哥!同是天涯沦落人,我就比你幸运多了,无独有偶的是,都是著曹美眉的壶,但我是碧榴皮朱砂水平壶,是在擦拭壶时飞出去,好李家在,是掉在沙发上,但落在沙发上前壶嘴先kiss到沙发的扶手,结果........结果.........壶嘴不敌沙发扶手,而败阵下来,但是.........本人化悲伤为力量,立刻到五金店买了锉刀硬生生将它改为水平炮管嘴,耶嘿!!!出水非常的漂亮.
至于古农的壶,窑烧温度皆足够,祥哥大可放心,因为我为了将水平壶嘴磨成炮管嘴,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锉刀都快被壶嘴磨成一只无锯齿的锉刀了.


回覆4:曹美眉的嘉道西施壶...
发言人:阿祥 0316-12:46
谢谢56兄指点
原来茶香有这样大的差别,
通常我都一次泡好2~3泡,看第一泡,第二泡,壶身冉冉上升云雾般之清烟,壶身变得通红瑞气千条,随后再慢慢品尝茶汤.
至今才知浪费了许多茶香,待日后有所体会再向大哥报告一下心得.
对了!茶壶逼热性对茶汤的品质改善要如何培养品鉴能力,是否须与生俱来的天份?

谢谢非VIP兄有趣的经验,
希望我不要有机会向你拜师学改茶壶的功夫,
不过还是要告诉你真是厉害!!厉害!!

回覆5:曹美眉的嘉道西施壶...
发言人:非VIP 0316-14:27
祥哥!56兄的撇部可是不太外传的,要好好珍惜,茶的第1.2泡先闻闻壶盖是有道理的,但也要配合喝下茶它在口中所产生的感觉,这两种感觉合在一起才能试出此茶的本质,当然罗,壶的逼香及解析度也是主要项目,但强烈建议,多试几种茶,并且要用你的鼻.口.及脑记住试过的茶,这样试茶也才有意义及用处,日后你选茶时,相信你会选到你最合意的茶.
以上是APEC试茶的基本起手式,你可以试试看.
余大大!抱歉!善自改曹美眉的壶不知有没有违反著作权法?希望没有,不能告我呦!



回覆6:曹美眉的嘉道西施壶...
发言人:VIP0056 0321-16:02
阿祥老兄!您问起:「茶壶逼热性对茶汤的品质改善要如何培养品鉴能力,是否须与生俱来的天份?」依小弟的看法,与生俱来的天份是有(但我不是),只是后天的培养是重要的关键。哈!那个余董就是明显的例子。没错!就是余大,泥料特性如何?看他写的「泥料小典故」准没错。早先有人批评他只懂壶不懂茶,真是大外行说的话,请看看他写的文章吧!只是他目前有个严重的问题,接触的泥料太多,每把壶的使用时日都太短。嘿!嘿!我在等他退休(注一)。后天的品鉴能力如何培养呢?小弟提供数个方法: 1.常看「泥料小典故」。本来还以为凭我们这些壶友可以将几块泥料摸的透彻,有日闲来无事看了一下余大写的「泥料小典故」?唉!反正您对泥料有啥不明白,此资料查看一下就可有个大概。 2.闻茶壶盖。泡茶闻壶盖\的法子,对我来说真是获益良多。用来判断茶好坏、是否快无味了、浸过头了(偏激型的泥料)、茶该用较收敛或较发散的泥料、手法上时间上的修正等等。例:大红袍和窑白芝麻砂就差好多!由差异大的闻到差异小的慢慢进阶,训练其精熟度。 3.独饮。这招才是我的箱底小功夫,数夜只饮一种茶,二至三天才换壶;可让您对昨夜、今夜、明夜所饮的感觉记忆清晰异常(茶汤一入口就知道差异度)。 4.验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壶茶有惑,请余说明。茶汤香气、口感在那部位产生变化,这些要有人指点一下;自悟要好久咧!就这样子了。与生俱来的天份,是在学习某项技能一阵子之后其人所产生「智慧度」多寡而已罢了。没经过学习那里知道天份在何处?这阵子,爆破队、篮子等苦主出来诉说被不肖商人蒙骗的种种,相对的也有许多人拿壶、打电话到真壶。害的余大忙的不可开交;小弟笑的和余董说,为了减轻真壶上下的工作、且顾及许多人不好意思询问,就请他们买把文革紫回去「比一比」;比文革紫差的,丢了就是!此时余董大笑说:「那有人会丢一堆壶!」。智慧收藏!注一:等他退休,写「余公探泥记」1-10。
© 2024 古农真壶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